• 21阅读
  • 0回复

十五个昼夜——唐山抗震斗争中的又一个奇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21
第2版()
专栏:

十五个昼夜
  ——唐山抗震斗争中的又一个奇迹一
谁听说过,人十五天不吃饭还能活着?在唐山抗震斗争中,在开滦煤矿赵各庄矿井下,就有五名矿工,在断电、断粮、缺风,同井上完全失掉联系的情况下,在毛泽东思想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团结战斗,度过了十五个不寻常的昼夜,创造了人类生命史上的奇迹。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强烈地震之后,赵各庄矿党委书记马四和其他主要成员,有的带着伤,有的赤着脚,在二十分钟之内,都赶到调度大楼的宣传台前,举行了党委紧急会议,研究抗震救灾措施。其中有一项决定:立即打开矿井的安全出口;立即撤出正在井下上夜班的三千名工人;派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王起,即刻带领救护队下井,组织撤人。
所有暗井的信号工,都担任向导,通知井下工人怎样上井;所有值班采煤区区长,都接到通知:一个一个地检查本区的人员,是否都已安全脱险?
党委不断指示:采区,要一个一个地检查;人,要一个一个地清点!
上午九点多,根据各区报告,井下工人都顺利上井了,只有五采区在十道巷○五九七作业面工作的陈树海、王树礼、毛东俭、王文友、李宝兴五个人还没上来。
党委指示五采区负责人立即带着人去找。可是,巷道塌落,过不去;呼喊,无人应。党委指示王起亲自带人再去找。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人,还是没找到。晚上七点,七级强余震发生后,井下同井上联系的唯一电池通讯线路也坏了。井下又有几处塌落,没电,没风,大地在频频颠动。这一切,更激荡着人们寻找阶级兄弟的迫切心情。当救护队带着沉重的心情撤回地面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
三千个阶级兄弟都安全脱险,独独少了五个。党委同志们、工人同志们,心里象火烧一样地疼痛。
二十九日早晨,党委决定派人再去找。救护队的同志带着全矿阶级兄弟的希望来到井下,在寻找的路上,遇到严重塌方。他们竭尽全力,高声呼唤,没有回音……。
十道巷已经被塌方堵塞,五名阶级兄弟还活着吗?党组织焦急地思索着,朝夕相处的战友围着漆黑深邃的井口转来走去……。二
陈树海等五名阶级兄弟还活着。当救护队的同志下井寻找的时候,这五名工人正在距地面八百五十米的地方。他们正在同塌方顽强地战斗着。
强烈地震发生前,十道巷○五九七掌子面正在采煤。突然一声巨响,矿井猛烈地摇动,煤块呼拉拉塌落下来。电断了,水断了,风断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班长陈树海把作业组长王树礼叫到身边,郑重地说:“老塘来劲了(指冒顶),危急时刻,咱们更要沉着!”说完,大喊一声:“都到我这里来!”
五名阶级兄弟紧紧地聚拢在一起。陈树海、王树礼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能够外出的煤眼全堵死了,与地面的联系也断了,井下就我们五个人,这是不利条件。我们五个人是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井上,党在关怀着我们,阶级兄弟在关怀着我们,党一定会派人来抢救;我们没有一个被压住,手中又有锹,可以排除障碍,这都是有利条件。当即作出两条决定:一,在任何情况下五个人都要在一起,不能丢失一个人;二,五盏矿灯轮流使用,可以多用一些时间。
老班长把手一挥,说道:“走,争取战斗活,决不坐等死!”
“对,争取战斗活,决不坐等死!”五个阶级兄弟发出了钢铁般的誓言。
他们决定打通向下的一个煤眼,从第二中巷走出去。煤眼里有四米深的煤,他们用安全帽一帽一帽地端了出来。可下去一看,中巷也被堵住了。他们返回来挖向上的一个煤眼,一锹一锹向下攉,攉了八米深,通了;五个人穿过煤眼,到了第一中巷。一中巷坍塌的矸石又堵住了去路。这时,他们已是精疲力尽。他们躺在巷道上恢复体力。过了一会儿,忽然觉得身下硌得慌,一摸,原来是煤。这些矿工一看到煤,心里就翻滚起来。因为他们从煤上看到了自己对社会主义的贡献。毛东俭说:“我一天可挖两车煤,一年可挖七百多车。我还要活下去,为国家多作贡献。”
他们继续战斗。李宝兴、王文友两人先爬上矸石堆,挖了半天,没挖通。王树礼接着上去,挖了好久,终于挖了个勉强可穿过一个人的洞。他们穿过洞,来到九道巷。
这时,最后一盏矿灯熄灭了。时间是三十日上午四点三十分。
他们休息了一些时候,准备继续向上攀登。巷道里伸手不见五指,五名英雄工人排成一队,陈树海在前面带路,年龄最小的李宝兴、王文友在中间,后面是毛东俭和王树礼。他们手拉着手,结成一条打不断的铁索链。老班长凭着三十多年井下工作的经验,顺着水,顶着风,一只手摸着电缆,一只手拉着阶级兄弟,一步步地向上攀登。巷道坑坑洼洼,又很滑,极度的饥饿和疲劳,使他们每登一个台阶,都要尽最大的努力。登一个台阶,数一个台阶,数到八百个,终于来到了八道巷。平常时候,有灯光,吃饱饭,攀登这八百个台阶,有时还要休息几次。这时候爬这八百个台阶,该多么艰难呀!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无产阶级团结友爱的精神,不要说八百个台阶,就是八十个台阶,也是爬不上去的。
来到八道巷,五名英雄矿工想继续向七道巷攀登。可是,大水下来了,挡住了前进的道路。他们就在两个有篷的矿车里停下来。
矿水哗哗地流,时间伴着流水慢慢地移动着。自从矿灯熄灭后,他们再也没有准确的时间概念。坐在矿车上,渴了,就喝又臭又咸的矿水;井下很凉,五个人身子挤在一起,心贴在一起。大家一起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他们的声音低沉、微弱,可是坚定而有力。有了毛泽东思想,没有吃的,不怕;空气稀薄,不怕;死亡,也不怕。他们很乐观,有时还低声唠咯。当然,也曾谈到死亡。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很清醒,死亡随时可能到来,眼前的情况是严重的。但是,只要有一点可能,有一线希望,就要努力,就要奋斗,就要争取活着出去。老班长向青年人回忆自己的经历:二十岁当矿工,早晨上工要搜腰,井下没有任何安全设施,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特务、狗腿子到井下,稍不顺眼,就是鞭打脚踢……那不是人的生活呀!好容易盼到解放,“窑花子”成了矿山的主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社会主义多好啊,我们要继续革命,要为社会主义多出力……。
正当老班长忆苦思甜的时候,王树礼突然嚷起来:“你们看,灯光!”
大家走出车来,一看,远处有三点灯光,忽明忽暗地闪动。他们兴奋极了,一齐喊起来。可是,微弱的呼救声淹没在哗哗的流水声中,三点灯光消失了。
大家站在车外,望着灯光出现的方向,好久好久。陈树海、王树礼向大家分析:那三点灯光,一定是党委派人来了,他们明天还会来的。我们五个人,党不会忘记的。三点灯光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信心。约摸又过了一天光景,王树礼突然喊起来:“注意,有响声!”他下车一看,高兴地呼唤大伙:“灯光又来了!灯光又来了!”大家走下车来,呼喊着迎上去。陈树海他们紧紧地抱着前来的战友,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阶级兄弟的泪水,流在一起了……。
时间:八月十一日十二时。三
“坚持战斗十五个昼夜,陈树海他们还活着,坚强地活着!”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奔走相告。喜讯象长了翅膀,传遍了四方。
赵各庄沸腾了。
矿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侯占有带着医疗队、救护队来了,解放军来了,一队队工人赶来了。……
山东医疗队负责人、二十四岁的女赤脚医生于连荣听到消息,带着医疗队员,一面跑,一面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不同寻常,我们要去抢救阶级兄弟的生命!同志们,我们是受党中央、毛主席的派遣,受山东人民的委托而来的医疗队,井下的阶级兄弟,只要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百分之百的成功!”这些从来没下过矿井的同志们,摔倒了,爬起来,碰伤了,不觉疼,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飞到了井下。
党委书记马四从一个会议上带来上级的指示,火速赶到井下:
“要全部活着送上来!”
“要保护好眼睛,一个也不让损坏!”
各级首长的命令,一个个传来。党、军、医三结合的医疗领导小组成立了。总的治疗方案做出了。五个医疗小组建立起来了。沈阳部队、北京部队、山东、河北、辽宁等十四个医疗单位,派出他们最有经验的医生前来支援。在救护过程中,医疗队员是那样细心,那样深情:摸着阶级兄弟的脚凉了,马上脱下衣服给他们裹上,自己光着膀子;看到阶级兄弟没戴安全帽,立即摘下自己的帽子给他们戴上;为了避免他们的眼睛受强光突然刺激,掏出自己的手绢,蒙在阶级兄弟的眼上。
在一道巷,井壁两旁站满了下井作业的矿工,一双双焦急的眼睛,注视着巷道深处。“担架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地伸开两手去托住担架,千百双满是老茧的手啊,组成一副“自动传送带”,稳稳地接住一副副担架。尽管巷道有上下,地面有高低,五个阶级兄弟的担架却始终在手臂传送带上水平通过。
旧社会,被人看作“窑花子”的矿工,今天,在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党和同志们把他们看得重如泰山,帐篷送来了,医疗器械送来了;飞机运来了胰岛素、巧克力……。没有命令,没下任务,抢救所用的一切,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当读着党中央给灾区人民的慰问电的时候,当看到党、政、军各级领导人来亲切慰问的时候,当吃着亲人送来的各种营养品的时候,这五名在生死考验面前坚强不屈的战士,禁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热泪。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感谢毛主席!感谢党中央!”
在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陈树海、王树礼等五个矿工的健康正在迅速恢复。躺在平静的病床上,他们的心情平静吗?不!党中央的慰问电鼓舞着他们,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火热斗争激励着他们,他们的心啊,早就飞到了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战场上,飞到了抗震救灾第一线,飞到了乌金闪亮的矿井下。听听他们豪迈的誓言吧:“是毛泽东思想鼓舞我们胜利脱险,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活着,我们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要争取早日出院,马上下矿,多出煤,出好煤,用抓革命、促生产的实际行动,批判邓小平,打击帝、修、反!”
本报记者(附图片)
地震发生后,在井下奋战十五天的五名赵各庄矿煤矿工人,自左至右:毛东俭、王文友、陈树海、王树礼和李宝兴。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