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从本钢的变化看“条条专政”的反动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21
第3版()
专栏:

从本钢的变化看“条条专政”的反动性
本溪钢铁公司大批判组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还是取消党的领导,大搞“条条专政”?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
毛主席早就指出:“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应当更多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计划下,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党内资产阶级历来都极力对抗毛主席的指示,反对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伙同邓小平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搞“条条专政”,削弱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本溪钢铁公司是有六十年历史的老企业,有发展钢铁生产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刘少奇及其一伙却说本钢“老厂已经定型”,“没有发展前途”,不许我们扩大钢铁生产,致使本钢“守着宝地受穷,捧着金碗要饭”,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条条专政”的修正主义路线,本钢下放到地方管理。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在中共辽宁省委、本溪市委的领导下,我们立足现有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大搞挖潜、改造、革新,迅速改变了老企业的落后面貌,使铁矿石的产量比文化大革命以前增长一倍,生铁增长百分之七十,迈出了跃进的步伐。
本钢文化大革命前后巨大变化的事实说明,批判了“条条专政”,党的一元化领导就得到加强,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充分发挥,革命和生产就飞跃发展。
“条条专政”是同党的一元化领导相对立的。“条条专政”搞垂直领导,各个业务部门自成系统,取消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经济大权,排斥各级党委的一元化领导。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重新工作以后,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把企业下放后的大好形势说得一团糟。在他授意炮制的修正主义《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简称《条例》)中,打着“集中统一”的旗号,要把一些重要的企业“收上来”,与毛主席关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相对抗。按邓小平搞的那一套去办,就会形成条条“割据”的局面,把党与企业、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分离开来,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便他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复辟资本主义。
《条例》还胡说企业下放后,“许多事情没人管”,地方党委的一元化领导,“不能适应下放后的形势”,“影响了生产的发展”。这是故意颠倒是非。我们本钢歪头山铁矿文化大革命前“三上三下”的历史和文化大革命后高速度建成的事实,就是对这种谬论的有力驳斥。歪头山铁矿蕴藏量丰富,开采条件十分有利。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五年,本钢工人为了发展钢铁生产,曾先后三次提出开发歪头山铁矿。但是,由于“条条专政”的影响,使地方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人力、材料设备,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结果,三次上马,三次下马,白白浪费国家两千六百万元资金,没有拿出一吨矿石。一九七○年,本钢下放到地方管理,重新大规模开发歪头山铁矿。在中央的统一计划下,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建矿指挥部,各行各业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每天都有上万人奋战歪头山。结果,仅用一年时间,就高速度建成了这座大型现代化采选综合矿山。
再以扩建改造本钢来说,一九七○年,市委组成了扩建改造本钢的会战指挥部,组织群众大会战。省委还组织沈阳、抚顺等市部分施工力量前来支援,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顺利地完成了新建矿山、焦炉、高炉、烧结机等五项大工程和相应的附属工程。到一九七三年,本钢的矿山生产能力和炼铁生产能力比扩建改造前的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多。试问,没有党的一元化领导,不发挥地方积极性,怎会有这样轰轰烈烈的会战局面?怎能如此高速度建成这样的大型矿山和完成这样大的扩建改造的任务?
我们公司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广大工人、干部树立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想全局所想,急全局所急,提出了“革命第一,全局第一,他人第一”的战斗口号。我们公司先后把一万多名优秀干部和技术骨干输送到全国各个新建企业和部门。为了搞好钢铁工业的合理布局,我们把特钢厂的全部主要生产设备支援了内地建设,又自力更生恢复了一个钢厂,继续承担全国合同。当听到兄弟单位铁矿粉紧张时,矿山工人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增加生产,及时把数十万吨矿粉送到兄弟工厂……。所有这些,都是对邓小平推行“条条专政”的有力批判。
“不斗争就不能进步。”我们决心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批倒批臭“条条专政”,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高举“鞍钢宪法”伟大红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多快好省地发展钢铁生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