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这一次的春季造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19
第2版()
专栏:

  这一次的春季造林
梁希
这一次造林,是中国大陆解放以后的第一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魔王以及大买办互相结合的恶势力消灭以后的第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中国人民,在独立自主的土地上,为自己的利益,用自己的劳力来造林,其意义比任何一次重大。
(一)用造林来迎接新中国的春天:一山之计在于林,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替我们带来了活泼的生命,使万象由旧而新,由死而生,由黄而青,表示着无限的前程。它不像冬天一样的冷酷,消沉,肃杀,凋零。它送给大自然界的,是谷雨和清明,是嘉露和甘霖,是生物的欣欣向荣。如果说,冬天代表灭亡了的旧中国,那么,春天的万事万物,就象征着新中国的人民。
新中国本身就是人民的春天。在冰天雪地里,人们曾感觉到干燥无味和冷酷无情,天天盼望,天天准备迎接新春。现在已经盼到了,迎到了,春天真在人们的眼前,人们热烈地欢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在:用何种方式欢迎?站在林业工作者的立场,我们以为最好用事实表现,提起精神来,拿出力量来,抓紧机会,针对时令,迅速地,积极地,在被封建主和帝国主义一再破坏了的荒山荒地上,建立起美丽的森林,为河山改变旧面貌,为大自然创造新环境。这是一种光荣的任务。
前面说,新生的和年青的东西,会代替老死的和枯黄的。是的,这是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过,人们不能等待自然,人们必须争取自然,促进自然,从而改造自然。韶光一刻值千金,春季造林宜乎早,造林工作者从实地所得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的。
这不是意味着造林仅限于春季。春季以外,造林的机会还多,并且成绩有时还比春季好。例如冀西,春季造林的成活率百分之八○,雨季百分之九○,又如察哈尔,春季成活率百分之七○,雨季百分之八○,秋季百分之九○左右。至于南方,春季以外,造林机会更多。
然而春季造林,在全国还是占着重要的地位。而且,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一鼓作气,精神全在最初。尤其是今年,千载一时地幸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应该在千千万万棵苗木中,造成一个表示植物生长史,不表示社会发展史的最圆满最完全最值得纪念的大年轮。
(二)用造林来减少灾荒:一九四九年是最近数十年来灾荒最多最大的一年,事实告诉我们,警戒我们,教我们立即和大自然斗争——造林,不然,我们会被砂和水吞没。
依照大自然的趋势,山土本来不断地会向下方移动的,而由于草木之被覆,土石得到一重保障,地形的改变因而无限期地延长。荒山可不同了,既无地被,便无保护,沃土逐年流失。于是满山是砂,满地是砂,天空飞的是砂,水中流的又是砂。
由于水中饱含流砂,所以江,河,海都成黄色。黄河和辽西柳河的含砂量,最高达百分之五十左右。因为河中半水半砂,所以河水半流半滞,河道半通半塞,时时改变流向,造成水灾。就黄河而论,历史记载得很清楚,大约每十年有四次决口,有人说,每年平均损失,按战前物价计算,约二千五百万元硬币。而一九四九年的大水灾,全国被淹耕地一万万亩,减产粮食一百二十万万斤,产生灾民四千万人。这是一个严重的警告:中国造林不容再缓了。古人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这是说,河是永远不会清的。然而要免除或减少水灾,河是必须要澄清的,而且照理论讲,河是可以全部或局部澄清的,这,只要看河源与流域的山林如何。这次林业业务会议,在孙麟符代表的报告中所提出的林业家任务内,有“把黄河变成绿河”一句话,这与我几年前在重庆时所想的不谋而合。那时,我在《林钟》刊物上说过:“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但愿新中国大量地迅速地造林,来证实我们的理想罢。
由于地面上砂土的堆积,所以从察哈尔起,经绥远,宁夏,甘肃,直到新疆,都是砂碛弥漫,地瘠民贫。就中,新疆的沙漠,浩瀚更甚。农地,林地和牧草地只占全省总面积之百分之四·一到四·五,其余百分之九五以上之土地,被砂掩盖而不易利用(司马益代表报告)。新疆砂地的面积,几乎等于四个四川,或等于十二个江苏。以上所说,虽然不全是由人工造成,然历史性的森林摧残,也是祸根之一。
假如西北和北方的砂土永远固定而不动,那么,砂害也不过限定这一带罢了。无奈时时日晒,风吹,飞砂不断远扬,造成了可怕的“砂漠南移”,沙灾于是广泛地蔓延。孙麟符代表说:西北有四多,风多砂多,荒地多,灾害多,而风砂之多,则更终年不断。这是飞砂的前线景象。黄舒代表说:河北新乐县风砂为害甚大,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刮了一天大风,全县十九万多亩麦田和豌豆地都遭到灾害。这又是飞砂的大后方景象。沙漠由北南移的结果,中国人口亦随历史的变迁,有逐渐向南发展的趋势,数千年前繁华的京都,今天已非常荒凉,数千年前砂害的大后方,今天竟变成前线,这是何等可怕!而幸,中国历史完全扭转了,不然,山林继续破坏,砂漠继续南移,中国人将往何处走?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从春天起,从这一个春天起,积极造林,说做就做,以减少中国的灾荒。
(三)用造林来准备工业资源:中国越进步,越近代化,越工业化,越向建设方面迈进,则需要木材越多。尽管工业发达的国家,有钢和塑料以及其他各种人造品可以代替木材,而木材的用途还是有增无减。这是最近二十年来的趋势。
我们只要看一九三七年英、苏、美三国的木材贸易关系,就可以得到一个大概。英国是一个木材缺乏的国家,它的林地面积包括爱尔兰在内,只占总面积之百分之四,而工业又发达,所以需要木材甚切,必需由外国输入。苏联在英国的附近,论木材资源,它占着世界五大木材生产国之第一位,为加拿大,美国,芬兰和瑞典四国所不及。论采运与木材工业,则苏联又是最高度的机械化,胜过加拿大与美国,每年可以生产大量的制材。然而一九三七年英国从海外输入之针叶树制材的总量中,苏联材占百分之二一·五,反比芬兰材输入量的百分之二四·一为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英国林学家说:苏联革命后几个五年计划,促进了新兴工业,扩张了木材用途,尽管用高度机械化的方式来采运和加工,还不能在满足本国需要之外,有过多的木材输出国外。同样,美国也因为本国工业需要木材甚多,所以一九三七年输入英国的材量,只占英国的总输入量之百分之二·五。
由此可见,木材之销费量,与建设事业之发达成正比例。中国大陆解放不久,内地军事刚刚结束,而木材的需要,已迫切地列在日程单上,此后更可想而知。单说铁路枕木:去年东北木材产量三百五十万立方米之中,有百分之九○作枕木之用,就中,百分之七○供给关内,百分之二○留在东北。我国现有铁路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在内,总长二六,八五七公里,假定每隔二英尺布置一根枕木,则全国铁路枕木共有四千多万根。假定枕木寿命五年,每年换五分之一,则照现成的铁路计算,每年已需要八百多万根。次说木浆:据轻工业部首届全国纸张会议筹备会报告,估计五年之内,中国每人每年消耗纸量增加到一·五公斤(现在只四○○公分),则年需纸张六○万吨,因此需纸浆六五万吨。此六五万吨纸浆中,有二○万吨是机械木浆,需木材六○万立方米,有二○万吨是化学木浆,需木材一○○万至一二○万立方米,每年共需木材一六○万至一八○万立方米。所以,新中国的纸浆产量,固然是一个问题,而纸浆所需的木材,问题更大。此外,矿木、电杆、火柴杆等,到处都感到供不应求。
所以,从一九五○年起,木材用量,必跟着工业的发展而增加。为补充木材的消耗量起见,也必须即时造林,不容迟疑。
迎新,救灾荒,供给工业用材,不过举出数端而已。此外,森林对于新中国之重要性,还书不胜书。在这个大时代里强调造林,我想没有人怀疑,所可疑者,中国宜林地有三十九亿二千万市亩,而本年度之造林计划,恐至多不过造成一百六十万市亩(封山育林在外),照这样的进度,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绿化全中国?是的,我们也正有此感。不过,我们并不气短,我们的希望在后来,从全国范围内说,今年还是在薄弱的林业基础上从头做起的第一年。毛主席说过:“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现在一只脚刚刚要提起,还没有走。然而这一步一定要走的,一定要留神走的。为什么?因为是第一步!因为是万里征途上的第一步。
一九五○·三·七·北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