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共产党员贾桂同志团结新战士巩固了一个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19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共产党员贾桂同志团结新战士巩固了一个班
周涛
一、解放战士,准备逃亡
共产党员贾桂同志原在察南某部警卫连当战士。编师时,他被调到山炮营三连第一班当驭手。一班是个情况复杂的班,全班十八个人中除三个党员外,全是新解放(在大同解放的)的战士。班长尚烈文,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当兵八年,是国民党员,据说有病,不出操不上课,成天闹情绪。
班里的战士们,因为才解放不久,在敌人那边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对我们的政策怀疑很深,他们时时准备逃跑,把喂马的黑豆煮了染便衣。每到礼拜六党员开小组会时,他们也悄悄地集在一起开会商量逃跑。尽管党员们费尽心机团结帮助他们,但他们对党员仍是“敬鬼神而远之”。
二、发现受苦人,培养积极分子
在党的小组会上,贾桂同志提了个意见:先团结宿荣山同志。因为宿荣山看来是个受苦人,大家同意了这个意见。因为贾桂和宿荣山在一个屋内睡觉,小组会就决定由他负责去团结。
夜里,熄灯号已经吹过了一个多钟头,宿荣山翻来复去地仍没睡觉,像是在想心事。贾桂同志就和他扯起来,宿荣山就滔滔不断地谈起来。说到他怎样被财主们逼得在大同当了常备军,老婆在家饿死时,他伤心地哭起来。这时贾桂同志和他依的紧紧的,握着他的手,安慰他,给他解释政策……从此,宿荣山同志便向党员同志们靠近了。根据他的介绍,党员们又将于德水团结过来,并准备争取寇长志、杨全世这些受过压迫吃过苦的人。
宿荣山又把班里组织逃亡的情况介绍给贾桂同志:“炮手和驭手是有矛盾的:炮手多是老兵,驭手多是新兵;组织逃亡时也是两摊,炮手们打算向口外逃,回不了家就去种莜麦;驭手主张各自回家。但这也是表面的说法,实际上各人心里都有数,谁得空谁走,都怕有人先走了自己再走不好走。现在正每天讨论走法,看地形……。”党内小组了解到这些情况,就决定让宿荣山和于德水去向新同志们做宣传解释工作。
三、积极分子团结群众,粉碎逃亡计划
宿荣山和于德水干得很积极。但是,因为党员对他们没有抓紧教育,他们表现得有些骄傲,有一次说:“可到了老家了,再不怕了。”结果新同志反而又多心起来,有什么打算也不对他俩说了,怕他们向党员汇报。结果党员积极分子闹到一块,和另外的同志闹不到一块。而组织逃亡的空气更严重,一下子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问题到底在那里呢?贾桂怎么也想不出名堂来。小组会上讨论了,才找出原因是:党员对积极分子教育不够,没有教给他们在群众中的活动方式,结果积极分子便孤立起来。最后决定:一、积极分子和新同志们照常团结在一块,他们组织逃亡时要设法往后拖。生活上要和大家打成一片,慢慢展开宣传教育。二、党员们积极争取团结寇长志、杨全世等,有计划的粉碎他们的逃亡计划。
宿荣山于德水按着小组的决定办事。慢慢又和大家弄到一块,炮手们组织逃亡也不避讳他们了。宿荣山趁机和大家说:“我看咱们先等一等,把这三个月的兵练完再走,到那时咱也算当过解放军了,说起来老百姓也能原谅。现在顶着‘反动派’三个字,到那也吃不开。”隔不久炮手们,等急了,又商量着要走,宿荣山就说:“这时天冷,到口外没人雇咱们做活。我看再过几天,天暖了有人雇活了就有办法……”驭手们要走时,于德水就说:“炮手们还没走,咱们忙什么!……”
在这期间,党员们又积极活动,不断给寇长志杨全世谈话,提高他们的觉悟。日子久了,从实际行动中,新同志们也觉得党员不是坏人,逃亡的计划慢慢就搁下了。
四、诉了苦,要复仇
逃亡的计划粉碎了,可是新同志们的阶级觉悟仍然不高。连里发动大家诉苦,指导员每天上政治课启发大家,可是谁也不说。小组会研究了一下情况,发觉大家的顾虑有两点:第一是怕原来的国民党班长报复,第二是怕人笑话。
怕笑话怎么办?贾桂同志就第一个带头诉说起来。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他把自己父亲怎样给老财当长工,病了也不能休息。父亲在地里晕过去了,老财才叫我架回去,回去两天就死了……他哭自己,同志们也哭……
晚上,麻油灯闪着昏暗的光。班里的同志都围在一起,各自回想自己的苦处,谁也不说一句话。忽然宿荣山同志哭起来了,他说:“我从小给地主放羊,人家不给工钱,还天天挨打受气。父亲租地种菜,交不起租子,姐姐聘了四块钱,而地主要钱不要粮。那时用烟土换粮较便宜,父亲拿钱买了烟土准备换粮食,可恨的地主却让县上的巡警把父亲抓走判了三年徒刑,父亲出来后,地主又说通八路,逼的我在大同当了常备兵。挣一点钱还得给班长买料面抽,要不就说通八路。同志们都知道,老婆和我要钱我没有,到北平去饿死了。……”他没说完就大哭起来。这一来同志们的苦也都引出来了。寇长志说“母亲被逼死在姐姐家,房子被地主霸了去……”接着杨全世宋佩仁等也都诉说起来。大家都是受苦人,谁都有一肚子心事,一提起头,就像河堤决了口,一下子再也收拾不住了。
这时全班同志的心都是火热的,对地主国民党充满了仇恨;对同志们则满怀热爱。全班同志抱的紧紧的,决心要革命到底,为穷弟兄复仇。
这以后,新同志们都积极起来,出操、上课、学炮、学文化、打扫,样样都干得好,群众和党员再也没有一点隔阂了。每天大家都是说说笑笑地,真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连里表扬了一班,说他们“团结、巩固”。这时贾桂同志当选了党内小组长,宋副班长当选了支部委员。
五、编师半年多,一班无逃亡
不久,人员调动了,新的困难又来了。于德水、于步高、杨全世都调走了,另外调来了五位落后的新同志。班里的情况就又复杂起来,闹情绪、讲怪话、吵嘴打架,随时都有。有的党员就失掉了信心,说:“这个班不能巩固。”许多同志都要求回家。怎么办呢?小组会上对党员进行了批评,可是仍不能解决问题。可巧这时贾桂家里也出了事情,大伯去世了,弟弟参军了(母亲已死),村干部写信要他回去料理一下家务。上级已经批准了他回去,但他一看这情况,就决定不回去了,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别人。班务会议上研究回家情况时,贾桂和大家比了条件,都说他该走。但他表示为着不影响工作,他坚决不回家。这一下影响的大家都下了保证不再闹着回家。
根据过去经验,贾桂知道要想把落后的新同志改造好,必须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小组会上研究了这个问题,觉得贾桂同志担任的职务(这时他担任党内小组长、学习组长、互助组长、还是卫生战士)太多,这样一则忙不过来,再说工作若只靠几个党员,就是累死也不成。于是提到班里,请大家民主选举。党员樊友邦当选了学习组长,群众赵英当选了卫生战士。接着班里召开了小组长联席会,会上批评了那些谁落后就打击谁讽刺谁的不正确态度,确定了改造教育落后同志的办法。比如郝元济吧,原是炮车长,因为开小差,被撤为战士。他自己情绪不好,别人对他也有意见。可是这时党员和积极分子们都找他谈话,检讨对他的帮助不够,还拿宿荣山这些积极分子的例子鼓动他努力上进。慢慢的他被感动了,最后他很激动的向贾桂同志提出要教他学炮。贾桂同志尊重他的技术诚恳的虚心地向他学习,他也耐心地教。贾桂同志还通过班长发动大家向郝元济学。不到一个月,全班炮手把方列、驮炮、上标尺、瞄准等都学会了。因为郝元济进步的快,连里呈请营批准,又让他代理炮车长,大家更感到革命队伍不会埋没人材,干的更起劲。
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郝元济、宋副班长、宿荣山等奉上级令坐火车到北京参加鸣炮礼。他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大家的情绪更高了……。
但是贾桂和一班的同志们,并未心满意足过。他们不断地改进工作中的缺点不断地为新的目标奋斗,练兵中,他们根据本班情况,学习了先进的经验,特别是贾桂领导的互助组的成绩最好。
编师半年多,一班没有一个逃亡。宿荣山寇长志已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贾桂同志则在师直工学代表会上,被选为出席全师的工学代表。在师工学代表大会上,他又当选了主席团。在大会上,他谦虚地告诉大家:“我的这点成绩是靠上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班同志的努力得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