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荣膺秋征模范的东园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20
第2版()
专栏:

  荣膺秋征模范的东园村
林洪
察哈尔省阳高县东园村在去冬秋征中,仅两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完成并超过了全村九十多石公粮的征收任务,被评为阳高县城关区的一等秋征模范。县人民政府曾明令表扬。
东园村位于京绥路沿线,共有一百八十九户,八百六十多人。去年该村有一部分土地曾被水淹,只有五成左右的年景。群众要缴纳公粮是有若干困难的。但因去年春天,该村经过土地改革,群众的觉悟提高。三月间,村支部也成立了,全村有了领导的核心。因此,去年的生产工作搞得不错,曾经两次被评为生产模范村。干部工作很积极,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威信极高。去冬农闲时,村干部看见大家的生活有困难,不久又要缴公粮,于是就积极领导群众进行副业生产,由党员带头,全村发动了一百六十多个全劳动力,组织起十二个副业生产小组:有的跑运销,有的拾粪、拾柴,有的到集宁等地收买猪鬃,有的磨粉;妇女们则作纳鞋底等针线活。全村一个冬天单靠这些副业生产,就净赚了一百二十多石粮食;而全村要缴的公粮还不过九十多石。这就给该村缴纳公粮打下了基础。
阳高县的征收工作,是在去年十一月初旬布置的。省府规定月底全部完成。县里布置秋征的会议还未结束,东园村和南园村就互相挑战竞赛缴纳公粮。该村村长温茂利用晚上空隙时间,先跑回村,要村支书伍俊立刻布置秋征。村支书在得到消息的当天晚上,就立刻召开了支部大会,得到全体党员的一致拥护。党员伍先魁提出,为了保证竞赛的胜利,应发动闾与闾间的竞赛,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决定每闾自动选出两个代表,负责督促检查,以保证公粮的质量。支部会结束后,党员们分头到各户作宣传动员。第二天全村就召开代表会和群众大会,按照过去评定产量的基础,把每一户的负担量决定了。晚上又把全村群众、代表和干部分成两片,召开减少受灾户负担的讨论会。在会上,先由村干部提出那一户应减多少,然后经过大家评议。用这种干部群众面对面争论的办法,干部对受灾户不能偏袒。因为各家情况,群众彼此知道得最清楚,所以也较公平合理。如在讨论会上有一个不勤劳家庭的妇女说:“我家应该减,我父亲有病,地也不好。”马上有一个叫徐正花的妇女说:“你家不能减。你父亲的病是料面病(吸大烟);地不是不好,是你家没好好种。”得到大家的赞成。两片的会开完后,再在一起把两片的决定对照一下,结果两片的决定中,全村应减免的数字只相差一斗粮食。这说明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减少受灾户负担的会整整开了一晚上。第三天早晨,粮食就纷纷送到村公所。干部党员争先带头,缴的早,粮食又好,很少有被打回的。如老农民鲁玉说:“我当了四十年长工,只赚下半亩地。共产党来了,就分给我四亩地。缴点公粮也还是感恩不尽。”农民们都叫公粮是爱国粮,正说明他们对人民祖国是如何的热爱。东园村人民认为交公粮是爱国行动,是荣膺秋征模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