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前进中的石家庄市公营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21
第2版()
专栏:

  前进中的石家庄市公营企业
孙志伟·金替
(一)成长壮大中的显著收获
一九四八年以前,石家庄市是华北解放区唯一的工业城市,公私企业均呈现欣欣向荣。京津各大城市相继解放,石市工业便失去了这种优越的条件。订购户纷纷转向各大城市,京津成批物美价廉的产品纷纷运来销售,故部分工业(如棉织、铁业)即暂时表现了停滞和低落。但另方面也有力的刺激了企业的改进,如造纸及部分化学工业开始转业或改产,许多工业生产由于机器旧、设备不完善、规模小、技术差、效率低、成本高、质产不佳、销售困难、经营亏本而不得不实行“经济改组”。
首先各单位普遍重视改进机具设备,纷纷由手工业生产改用机器生产,对今后提高生产奠定稳固的物质基础。如华北实业公司所属肥皂、烟、皮革厂等计增设卷烟机、轧花机等主要机器二十余部;企业公司各厂全年增设主要机器三十七部;风行烟厂增加卷烟、切烟等工作机十四部。酒业专卖公司所属白酒厂,由五个分厂改建为一个总厂集中生产,具有蒸酒甑、冷却器等十部近代化的生产设备,使生产走上稳固发展的道路。截至一九四九年底,石市工业除铁路系统外,共有炼焦、电灯、电信、自来水、铁工、拔丝、火柴、制药、面粉、棉织、轧花、香烟、皮革、制蛋、制糖、肥皂、玻璃、酿酒、石墨、酱油、制冰、砖窑、被服等轻重工业。
其次,由于全体职工发挥高度的劳动热忱与积极钻研创造,各主要工厂之生产水平一般均提高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如炼焦厂产遍苏油效率:去年(下同)年初每工产一一八公斤,年底则为一七一公斤,提高百分之四四·九;企业公司织布厂,年初月产十三磅白市布六六四匹,年底月产八七一匹,生产水平提高百分之二十二;风行烟厂年初月产烟一三九·五箱,年底月产烟一六八五·五箱,提高十一倍。在铁路运输方面,车辆周转率去年十二月较一月份缩短了二·三五天,效率提高百分之一七七强;运输量则十二月较一月时增加百分之一二一。
(二)获得成绩的重要关键
一、两次群众性自觉的生产竞赛运动
一九四八年“备战复工、增产竞赛”后,全体职工更加靠近了党。大批积极分子、生产模范参加了党,干部也进一步明确了坚决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与工人密切团结,保持了竞赛后新的生产水平。广大职工学习政治、文化,研究改进技术的情绪都很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着重提高质量,发明创造,改进技术”为目标的红五月生产大竞赛。运动初,由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酝酿讨论,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职工自己都订出集体的、个人的竞赛计划,各厂领导上亦依据本单位的特点和不同条件,提出了不同的竞赛目标与重点,给竞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党、政、工、团密切结合,形成有力的竞赛领导机构。党、团员在竞赛中起了核心作用。在“保证完成自订计划”的口号下,全体职工情绪始终高涨。全体职工视工厂如家庭,处处节约,精打细算。不浪费一尺纱、一滴油,形成了自觉的群众运动。竞赛结果,各单位都完成并超过原订生产计划。据十四个单位不完全统计,发明创造,技术改进即达一四五件之多。十一个单位的节约价值共计七十一万斤米以上,对劳动效率及生产水平的提高、成本减低上起了重大作用。
从竞赛的实际过程与收获中,扭转了“机器总是转那么多转”、“大电话不能生小电话”等轻视竞赛及认为不能突破旧生产水平的固滞、保守观点。如炼焦厂克服了历来夏季副产品减产的规律,仅遍苏油一项,第一阶段二十一日中即增产三一五公斤,这是许多实例之一。同时运动也教育了工厂干部更加熟悉领导生产中的群众路线,启发与集中了群众的智慧,依靠群众力量克服了生产中的困难。如竞赛初,经过民主讨论订计划;竞赛中发动群众提出合理组织劳力、创造发明、改进生产、以及节约等宝贵意见,使生产前进一步;竞赛结束后,又经民主评奖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贯彻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是领导生产获得成绩的基本因素。
十一月间,继又开展了“奖励创造发明,改进劳动组织与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与健全生产分工负责制,将现有的水平再提高一步”的第三次生产竞赛运动。此次竞赛领导上着重发动职工开动脑筋,改进技术。许多厂建立了以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为核心,职工自愿参加的技术研究会(或小组),钻研与克服了本单位生产技术上的困难问题,使职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创造发明时有出现。据炼焦等十个厂的不完全统计,十九种主要产品的产量,均比竞赛前提高,有十一种产品提高了质量,如火柴厂的火柴增强了抗潮力,消灭了爆炸现象,保证燃烧正常。炼焦厂臭油蒸馏加用蒸气管,提高了沥青的质量,游离炭质含量由百分之十五减至百分之八·一;交通工厂废活率由百分之三十九·五减为百分之十五。
在改进劳动组织,实行分工负责制上,亦获显著成绩。如交通工厂修车由三、四人一组修车一部,改为五人一组同时修车二部,克服了浪费人力及技术人员不敷分配因而质量不佳等现象,使效率由每部三八○工时(最低三二○工时),减至最高二八○工时(一般二四○工时)。在固定分工负责制方面,如铸造勾背,将工人操作固定,分别掌握模型、注熔液等。由于专门化,使工人的责任心、技术熟练程度均有显著提高,克服了杂质、砂眼现象,并在效率上由四、五分钟减为二分钟铸一个。
在管理方面,各单位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加强了业务学习,健全了各种检查、统计制度,有些单位并开始实行定额管理,同时对成本核算亦开始重视。因此第三次竞赛是由以往单纯发动工人“生产竞赛”,进展到着重改进技术及劳力组织与改进管理同时并重,以便使生产不断提高,与管理的逐步改进相结合。
二、坚决依靠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是克服困难发展生产的重要保证
自红五月竞赛后,各厂的民主管理已收到初步成绩。例如,企业公司染织厂,自实行了民主管理以后,工人觉悟提高。为了解决产品成本高、质量低、没销路的危机,工人自动纠正了只求数量(计件工资)不重质量的敷衍态度,工厂管理委员会又经民主讨论,制订了质量标准与奖惩制度,结果甲等布增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同时,为节省工厂开支,工友们自动降低工资,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自觉地节省用电,减少材料浪费,处处精打细算,因而,使工厂由赔钱走到赚钱。但,有些工厂的管理民主化则流于形式,以致影响了职工智慧高度发挥。十月间,全市又展开了深入贯彻管理民主化运动,进行深入的传达、动员,领导上(尤其是行政领导干部)作了诚恳深刻的自我检讨,激发了工友们改进管理的热情,积极提出改进意见。除铁路系统外,十四个单位共提三五三一条改进意见,其中有关生产建设的占百分之六十,关于领导作风的百分之二十三,生活福利百分之十五,有偏差意见仅占百分之二。领导上对这些意见分别接受、答复,并积极解决。因而,改进了领导,更加密切了领导与职工间的关系,提高了工人的主人翁感觉与生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健全与建立了各种民主组织与制度,成为大家自觉拥护遵守的组织与公约,加强了职工责任心与劳动纪律。同时并获得了深入贯彻民主管理化的三点经验:
首先必须使干部从思想上深刻领会民主管理的基本精神与实质,以身作则的展开自我批评,树立与发扬民主作风。职工才能消除顾虑,毫无拘束的提出建议。这是开展民主管理的关键。
其次,在建立民主组织与制度的同时,必须将民主作风贯彻到日常各种工作里去,使民主管理有组织、有制度、有作用,三者相互紧密结合,才不致流于形式。
最后,对职工所提意见应认真研究,正确的分别轻重缓急予以采纳实施,不正确的亦应耐心解释说明,这是集中工人职员智慧,不断提高其积极性、责任心、巩固民主管理的基础。
(三)目前管理上的几个问题:
一、定额管理:
一年来,虽先后树立改进了各种生产管理(机器及产品检查、统计、分工负责互助制等)制度,有些单位并已开始实行定额管理,订立联系合同,实行全面负责制,并收到相当成效。但,大部企业单位由于已往管理上缺乏深入研究、及科学的分析,对工资、奖励制度的处理难于科学合理,特别是对改进生产上无所依据,寻不出关键所在,常陷于忙乱被动。因之,实行科学的定额管理,是目前改进企业管理的中心关键。
二、经济核算:
目前各企业单位大都先后树立了预决算与成本计算制度,但由于有些企业领导者对掌握成本核算重视不够,以及会计人员缺乏积极钻研的精神,使贯彻经济核算在作法与作用上陷于紊乱与形式主义。有些单位在执行预决算制度上,有预算无决算、预算无精确标准作依据,审核不严格,而产生宽打窄用(易于表现成绩),甚至在个别的产生单位有宽打宽用的浪费现象。在成本计算上:由于没有及时的健全的表报制度与严格的领发制度,以致不精确、不及时。更因计算单位不是折实而是以货币作标准,当物价波动时更失去作用,产生盲目销售亏本现象。这样,使会计陷入消极被动的单纯“记帐”、“弄数字”的范围,未发挥积极分析指导改进生产的作用。
三、迅速的普遍的提高职工技术水平
为克服企业设备不完善、机器旧、效率低、技术差的弱点,在红五月竞赛运动中特别强调了组织技术研究,改进生产工具与生产方法,提高职工技术水平,是收到相当成效的。但在实际作的过程中,还不够普遍、深入,有的单位还未积极重视这些工作,某些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与工友关系还不够密切,仍存在着保守观点。所有这些,就严重的障碍着职工技术水平的迅速与普遍的提高。因此,今后除继续大力号召与组织职工技术学习研究外,提倡尊师爱徒,广泛的签订师徒合同,予热心教徒、积极传播技术的技术人员,以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同时,主动的团结与教育鼓励所有技术人员,发挥天才智慧,积极参加生产建设,从思想上彻底打破旧的保守观点,使技术人员与工友密切结合,造成学习研究改进技术的热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