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狠批“四人帮” 发展生产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11-04
第2版()
专栏:

  狠批“四人帮” 发展生产力
  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公社理论组
一提起发扬革命传统,“四人帮”就气急败坏。他们就是要破坏我们党的革命传统,打击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干部,以便他们篡党夺权。他们越是怕我们讲革命传统,我们越是要讲。我们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在四十年代初,我们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同日本法西斯作战,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政策作斗争,同时,还要在党内为肃清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而斗争,还要在抗日根据地同严重的经济困难作斗争。在这极端严重极其复杂的形势下,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毛主席从初步变革当时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入手,推动了解放区的生产发展。毛主席号召实行彻底减租。毛主席还指出,“把群众组织起来”,“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组织起来》)毛主席指出:“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一切领导人员都须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全套本领。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一切军民人等凡不注意生产反而好吃懒做的,不算好军人、好公民。”“不提倡发展生产并在发展生产的条件下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只是片面地提倡艰苦奋斗的观点,是错误的。”(《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解放区军民的革命和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解放区的生产力在这个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四人帮”说什么“革命搞好了,生产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还把改善群众生活也说成是“物质刺激”,纯粹是破坏革命、破坏生产。
谁一提到要发展生产,“四人帮”就给谁戴上一顶“唯生产力论”的大帽子。对于歌颂当年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歌,他们也不许唱。我们南泥湾人民恨透了“四人帮”。
南泥湾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红旗。南泥湾在延安东南四十多公里的地方,川道土地肥沃,水源比较充足。相传在百余年前,是个人烟稠密的富庶地区。后来,在反动统治下,这里竟成了古木丛生、人烟断绝的一片荒野。一九四一年初,为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八路军三五九旅奉毛主席命令进驻南泥湾屯垦,守卫延安的南大门。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的人民政府也组织从国民党统治区逃来的难民到这里落户。从此以后,南泥湾的军民大生产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肩枪荷锄,与天斗,与地斗,与进犯边区的国民党匪军斗。“一把锄头一杆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当时,没有房子住,就自己动手搭窝棚,挖窑洞;缺少粮食,就煮野菜充饥;没有生产工具,就找废铁自制。英雄的战士们把一切困难统统踩在脚下,豪迈地唱道:“南泥湾,好风光,红红的太阳照山岗。革命战士不怕苦,拿起镢头去开荒。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光头贼老蒋!”这些歌谣,生动地反映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有高度的无产阶级政治觉悟,有饱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反映出大生产运动有鲜明的政治性。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到一九四三年,这里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还兴办了纺织、兵工、造纸等各种工厂。部队做到了粮食及日用品自给有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军队生产自给的奇迹。南泥湾成了保卫延安、保卫边区的坚固堡垒。大生产运动的经验雄辩地证明:革命斗争是生产发展的动力,生产的发展又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大生产运动与唯生产力论有什么相干?大生产运动正是在毛主席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路线指引下开展起来的。开展了整风运动,人们的头脑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枷锁下解放了出来,才造成一个龙腾虎跃,建设蒸蒸日上的局面。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在抓革命的同时,不学会领导生产,不注重研究生产,不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怎能推动生产突飞猛进?如果没有大生产运动的成就,又怎能夺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经过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南泥湾人民振奋革命战争时期跟随毛主席干革命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抓革命,促生产,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一九七五年,全公社粮食亩产超《纲要》,对国家的贡献相当于一九六六年的五倍多,每人平均向国家交售粮食四百斤。我们公社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巨大变化,是对唯生产力论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四人帮”破坏革命与生产的有力批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