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中国医疗队在马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11-22
第5版()
专栏:马里通讯

中国医疗队在马里
从一九六八年起,一支由三十多人组成的中国医疗队就活跃在马里辽阔的土地上。他们同马里医务工作者互相学习,紧密合作,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同马里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医疗队所到之处,传颂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一定要救活他
今年三月中旬的一个深夜,中国医疗队锡加索小组的同志们睡得正酣。突然有人急促地敲门呼唤:“大夫,有急诊!”中国医生立刻下床、穿衣,向急诊室跑去。一些马里护士也闻讯赶到。病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马里农民。前一天因内疝引起肠梗阻,腹痛剧烈。他的亲属赶了一百多公里路把他送到医院时,他已经处于休克状态。
“马上输液,准备手术”,中国外科大夫斩钉截铁地说。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当打开腹腔时,发现病情十分严重:肠严重扭转,肠子大量坏死,需要切除。这样大的肠切除是罕见的。怎么办?在这决定病人生死的紧要关头,中马两国医务人员下定决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全力抢救。在院长迪亚洛的支持下,手术紧张地进行着。主治大夫在护士和麻醉师得心应手的配合下,手术完成得很顺利。随后,又经过了一个半月的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了。二十天后,病人来到医院复查时,身体恢复得很好,体重比出院时增加了五公斤。他紧握着中、马医务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们也有了自己的针灸医生
在锡加索医院的针灸治疗室里,一位年轻的马里医生,拿着闪闪的银针,娴熟地为病人选择穴位,进行针灸。他就是被马里朋友亲切称呼为“我们的针灸医生”的温特拉巴·凯塔。
凯塔原来是这个医院的护士,一九七四年底来到针灸科同中国针灸大夫一起工作。为了给马里培养自己的医生,中国医生一面在门诊中教他诊断、选择穴位和扎针要领,一面坚持每周给他上两次理论课,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凯塔决心迅速掌握针灸技术,更好地为马里人民服务。他学习非常刻苦,上课用心听讲、详细记录;课后认真琢磨、反复实践。他每学一个新穴位,就首先在自己身上试扎,体验针感。此外,他还积极学习中文,扫除学习技术的语言障碍。
凯塔的医术提高得很快。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一百多个穴位和七十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今年四月,一位不满三岁的小孩,因患脊髓灰白质炎,下肢麻痹了,被送来医院治疗。凯塔根据他的病情,采用了穴位埋线疗法,见效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这个小孩的腿已经恢复了机能。今年六月,一位工人因急性腰脊扭伤痛得直不起身,被人抬来治疗。凯塔查看病情后,用几根银针扎在几个穴位上,不到半小时,使这位工人的疼痛消除,又行走自如了。在场的马里朋友向凯塔热烈祝贺,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欢呼:“我们也有自己的针灸医生了。”互帮互学
中国医疗队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得到了马里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帮助和亲切关怀。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的一天下午五点多钟,锡加索医院的工作人员就要下班了。突然送来了一位子宫破裂的孕妇。病人因出血过多,已昏迷过去,生命垂危。中马两国医务人员不顾一天的疲劳,立即抢救。手术就要开始了,但是没有电。情况十分紧迫,两国医务人员决定用手电照明。这时医院行政院长马马杜得知这个情况,马上买来了两只汽灯,点着后亲自送到手术室。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病人得救了。这时,中国医生们看到马马杜院长还一直陪在他们的身边,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
锡加索医院院长迪亚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为了帮助中国医生了解非洲的一些地方病,他多次主动带领中国朋友去参观地方病防治所,亲自给他们讲解一些地方病的特征,并毫无保留地介绍他多年来积累的诊断和治疗这些病的经验。他还制做了许多幻灯片放给中国朋友看,帮助他们加深印象。中国医生们向他学到了许多知识并提高了医术。
马里朋友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中国医疗队员。他们经常询问中国朋友的生活情况,节日里请中国医生到自己家里作客。特别是当有人生病时,马里朋友都十分焦急。有一次,一位中国麻醉师患了肝炎。马里医务人员纷纷来探望,一位马里护士知道中国医疗队的肝炎注射液用完了,主动配好了三十多支,亲自送到住处。中国同志接过这些药水时十分感动,因为这不是普通的药,这里饱含着马里医务人员对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啊!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