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访土耳其丝绸之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11-23
第5版()
专栏:土耳其通讯

访土耳其丝绸之城
今年八月,我们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乘车西行,大约半天的行程,到达土耳其西部的重要城市布尔萨进行访问。
布尔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城。十四世纪初,它曾经是奥斯曼帝国建国时的第一个首都。它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东南二百多公里,很早就从中国传去蚕、桑,盛产丝绸,所以自古又以“丝绸之城”著称。现在布尔萨市艺术博物馆中还陈列着十五世纪时土耳其妇女手工精心刺绣的丝绸服装。至今这里仍然生产着土耳其全国蚕丝的一半。
在布尔萨近郊,我们访问了一个以养蚕为副业的厄迪尔村,主人请我们在村内一棵古老的大树旁坐下,热情地同我们攀谈起来。村中一位名叫伊斯梅尔·登梅兹的七十五岁的老人说:“好多世代以前,这里就已养蚕缫丝了,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也说不上。”他微笑着说,“只听说,蚕桑是从中国来的。”另一位叫埃凯恩·加姆西兹的中年人向我们介绍说,这个村,很多人家种桑养蚕。他家有一百棵桑树,最老的相传已达二百年,新种的也有十五年了。今年他家收了七十公斤蚕茧。
布尔萨城以东约五十公里有一个名叫库拉贾的村庄,是古代“丝绸之路”从最西端君士坦丁堡往东的第七站。村民们听说我们是远道来访的中国客人,便热情地领着我们走上一条沿着山岗的小道,并且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一段。他们介绍说,相传在古时,这个站上还有歇脚的旅店,可惜现在已经没有它的遗迹了。
我们和土耳其朋友循着古“丝绸之路”走了一段。这是一段坎坷不平的路,碰巧又刚下过雨,很不好走。这不禁勾起我们的遐想:古代来往于漫长的“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人、土耳其人和西亚各国的人们,跋涉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沟通东西方人民之间的贸易、文化和友谊,真是不容易啊!
布尔萨市长伊斯梅特·托夫加奇先生在会见我们时说:“土耳其和中国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交往,现在土耳其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真诚地希望土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与土耳其广大城乡一样,由于落后的封建王朝的长期统治,布尔萨市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更由于后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丝绸之城”布尔萨的经济遭到了摧残和破坏。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土耳其人民推翻封建王朝,赶走帝国主义,成立了共和国以后,布尔萨市的经济面貌才逐渐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我们在市内访问了一座丝绸厂,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厂是在一九三○年建立的,当初规模很小,经过逐步扩建,现在一年已能生产二十万米丝绸。现在,布尔萨市除了有这样一些大的丝绸厂而外,在周围城镇还有一批较小的丝绸厂和丝织工场。这里生产的丝绸除供应本国需要外,还远销西亚和欧洲市场,颇受欢迎。
布尔萨市的其他一些工业近十几年来也有发展。从一九六二年以来,在市郊西北角已经建成五十五家工厂,其中有二十二个纺织厂,有全国三家汽车制造厂中的两家,还有十一个与汽车制造业有关的工厂。我们参观了土耳其两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土耳其汽车工厂股份公司从一九七一年二月十二日生产了第一辆穆拉特牌小汽车以来,迄今已生产了十二万六千五百多辆汽车。现在全厂有二千二百多名工人,日产汽车一百二十六辆。目前该厂已能生产汽车百分之七十的部件。汽车厂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努力使汽车的更多部件在本厂和本国生产,从而减少进口,节省外汇。工厂负责人介绍说:“越是少从外国进口,我们在经济上就越能独立自主。这是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在布尔萨,我们还参观了棉纺厂、毛纺厂和尼龙丝厂等工厂,正在紧张劳动的土耳其工人们见到中国客人来了,纷纷向我们挥手致意。一个厂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观看厂内正在运转的印着“土耳其制造”字样的崭新的绿色机床,兴奋地说:“很好,不比外国的差!”我们与土耳其朋友们热烈握手,祝贺他们在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就。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