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实用主义的破烂货——斥姚文元的所谓“革命”美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11-26
第2版()
专栏:

实用主义的破烂货
——斥姚文元的所谓“革命”美学
李泽厚
“四人帮”的反党野心家、阴谋家姚文元,紧紧控制舆论工具,竭力鼓吹封资修。这个不懂马列却自封为“马列主义理论家”的文痞,在文化大革命前,连篇累牍发表了大量文艺评论和所谓美学文章。他自封一贯反对修正主义黑线,实际上这些文章言必称“少奇”和“周扬”。他同王洪文、张春桥、江青一样,手拿帽子和棍子逢人便打,“不准革命”,却又说:“学术问题,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明明这样唱着与彭真一模一样的腔调,忽又摇身一变成了反“二月提纲”的“左派”。于是左右逢源,扶摇直上。所以如此,就客观说,正如毛主席指出,在革命风暴中,未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总要混进些坏人;就主观说,则因此人及其一帮素来极不老实,伪装革命,他们用反动的实用主义来冒充马克思主义,以投机取巧搞阴谋诡计。姚文元当年的所谓美学“理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值得剖析一下。以便从头到尾剥开画皮,看看这个“理论家”一贯搞的是些什么鬼名堂。
姚文元曾因所谓《照相馆里出美学》一文而名噪一时。来由是,上海南京路上有家“王开”照相馆,在一九五八年,经过职工讨论,对橱窗陈列有所改革。姚文元借此一点,大作文章,认为“改革后的橱窗布置……是王开近四十年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革”,于是乎“出美学”了。因之“建议美学界来一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他说,“老是停留在概念上不行了。应当有人出来勇敢地放下架子,面向生活,从无限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美学问题出发……,从而打开一条创造性地发展的无限广阔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呢?姚文元说,这就是“……研究环境布置、生活趣味、衣裳打扮、公园设计、节日游行、艺术创造、风景欣赏以至挑选爱人等等的美学问题”“请美学家到这里来做文章吧!无数新鲜有趣的问题在等待着你们解答!”
你看,多么革命!马克思主义不是提倡群众路线吗?他就高喊“照相馆里出美学”。马克思主义不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吗?他就要求美学去研究“生活趣味”、“衣裳打扮”、“挑选爱人”。他总是接过马克思主义的口号,贴上一大堆“革命”呀、“道路”呀、“生活”呀、“劳动人民”呀等等标签,以便塞进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货色。照他这种理论,原来王开照相馆“近四十年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革”,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而是在橱窗布置中出了“美学”。原来“美学界来一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不是去与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美学和文艺作斗争,而是去研究“衣裳打扮”“挑选爱人”。你说,这到底是“左”得可爱呢,还是右得可怕?当然,我们并不反对真正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问题,但象姚文元那样,妄图把讲时装谈趣味的外国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美学破烂,搬进中国,当作“新鲜有趣的问题”,冒充什么“创造性的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则是地道的修正主义货色。“四人帮”在革命旗号下,极力追逐腐朽不堪的“生活趣味”,热中于研究设计汉唐宫服的“衣裳打扮”,以为篡党夺权全面复辟资本主义服务,这不也正好是姚文元这种所谓“革命”美学的一次活生生的展现么?
姚文元号召“有人出来……打开一条创造性……的道路”,这个“有人”,也就是他自己,就是表示他自己要“出来”“打开”这条“创造性”的“道路”,建立起照相馆的美学体系。他的《论生活中的美与丑》便是这个“革命”体系的大纲。姚文元列举一大堆经验现象说,“清晨出来,一群群红领巾笑着闹着从街上走过,精神焕发的青年人、老年人在公园里做早操、打拳,托儿所的阿姨满面笑容地迎接着妈妈和孩子……,每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接触这些形象,不都会引起一种美的感觉、引起一种愉快而甜蜜的心情吗?”在姚文元看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创造性”的“道路”就这样“打开”了,既避免“老是停留在概念上”,又“新鲜有趣”地“解答”了“美是客观的”。
但是,只要稍加分析,就在这些“左”得可爱的革命词句下面,露出来主观唯心主义的极右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有美的客观存在。毛主席说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两者都是美。姚文元于是也来大讲“美是客观的”,然而,姚文元并不是从生产是阶级斗争这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实践中,去寻找和论证美的客观根源;相反,而是从所谓“接触”“深切体会”中,亦即人们的主观经验中,去寻找和论证。他的推论过程实际是:因为某些形象“引起一种美的感觉”“引起一种愉快而甜蜜的心情”,于是乎这形象就美了;如果不能引起这种所谓“愉快而甜蜜的心情”,那就不美了。所以姚文元大量用“看到”“觉得”来论证美,例如“我们从鸟儿的飞翔中……看到能够离开地面自由向上飞腾的生活,就觉得飞鸟形象很美”,如果不幸你没有这种“审美能力”,不能因“看到”“鸟儿”“向上飞腾的生活”而“引起一种愉快而甜蜜的心情”,那么世上也就无所谓美丑了,所以姚文元的结论便是:“没有审美能力的主体,也就无所谓美丑之别”。客观事物的美丑决定于主观的美感经验。又岂止美丑,是非、善恶何莫不然,我“看到”顺眼的,“愉快而甜蜜”的,我“觉得”有利、有用的,就是对的、好的、美的,否则就该一棍子打死。一切以我的主观经验为标准。
这本来就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杜威写过一本《艺术即经验》,跟姚文元差不多,也是声色俱厉地强调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出发,认为这才是根本和起点。姚文元不过从杜威那里拾些实用主义的破铜烂铁。反动阶级的代表们在思想实质和世界观上,本来就是一脉相通的。姚文元的照相馆美学的实质是,打着“革命”旗号,搞修正主义,用实用主义来歪曲、篡改、阉割和冒充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从内部来蛀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道路”。姚文元这种招牌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上的实用主义,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谬论,最近几年,更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年有人批评姚文元,说他这种美学“有点经验主义偏向”。其实,岂止是“有点”“偏向”,是地地道道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本来就是立足于主观经验的经验主义。其实,又岂止是经验主义,而且又是教条主义。搬一些外国例子,念几句革命词句,装腔作势吓唬人,手拿帽子随便扣,是人所熟知的姚文元的一贯伎俩。明明自己是经验主义,却硬要叫嚷别人是经验主义,要反所谓经验主义,用以打击一大批有真正革命经验的同志。他们抱定“有用便是真理”的原则,只要于己有利,什么帽子什么棍子都可以抛出来,打过去。他们捏造罪名,陷害同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便正是这种实用主义的充分表演和彻底暴露。
近几年来,姚文元等“四人帮”利用窃取来的宣传舆论大权,打着评法批儒的旗号,用这种实用主义来恣意歪曲篡改历史,为他们反对毛主席、攻击周总理,篡党夺权的种种罪恶阴谋服务,达到惊人的地步。他们把剥削阶级的法家人物鼓吹成好象是今天的人民英雄,不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是帝王将相创造历史。毛主席提出的“古为今用”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被他们篡改成极其庸俗反动的借古喻今的实用主义原则。剥去假面,原来这些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造性的道路”,就是一切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理论家”的反动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