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11-26
第5版()
专栏:伊拉克通讯

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伊拉克南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乘车从巴格达出发,循幼发拉底河南下,然后,沿着底格里斯河归来,绕了一个橄榄形的大圈,回到巴格达。这个两河流域地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在历时一周的行程中,我们了解了勤劳勇敢的伊拉克人民的智慧和反帝斗争精神,也看到了七月革命后这个地区的变化。
在美索不达米亚,古代的劳动者们创造了古老的楔形文字,发展了原始的冶炼术、建筑术和医学,对天文学、数学等的最初研究作出了贡献。在蒂卡尔省省会纳西里亚西南十五公里,我们参观了古城乌尔遗址,那曾是四千多年前三个王朝的故都。当时的劳动者建造的巨型建筑——用以祭奉月神的祀坛,至今仍巍然屹立。登上坛顶,四周平原景色,一览无遗。这座古建筑充分反映了伊拉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近代的伊拉克遭受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奴役。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伊拉克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英勇斗争。著名的一九二○年反帝起义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始,迅速席卷全国。起义群众用火枪、刀、剑武装自己,拒缴捐税,破坏交通,到处进攻殖民军,火烧殖民统治机构。现在,在穆桑纳省城萨马瓦的古老建筑物上还残存着当年起义群众与殖民军激烈战斗留下的弹痕。通过斗争,终于在一九二一年实现了伊拉克的独立。伊拉克人民继续前进,一九五八年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封建王朝的统治,赢得了七月革命的胜利,一九六八年建立了以贝克尔总统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进一步为巩固国家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而斗争。
我们参观了两河下游今昔变化比较明显的沼泽地带。这里在两河特大洪水的不断泛滥和淹没下,形成了横跨蒂卡尔、巴斯拉和梅桑三省的大面积湖泊沼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残酷掠夺,成为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地区。人们告诉记者,七月革命前,这里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都非常困难,更没有学校,也没有医生,交通很闭塞,有的居民一辈子没有出过湖区。但是,七月革命以后,在人民群众和政府的努力下,这个沼泽地带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我们访问了被称为“沼泽地带的珍珠”的谢巴茜县,这个县有六万多居民,全都住在沼泽中星罗密布的小岛上。近年来,居民们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条件发展农、渔、猎、副业生产。他们首先利用合适的水面围湖发展水稻种植,解决部分粮食供应。利用当地盛产的芦苇、湖草发展编织苇席、草席的副业,并且发展捕鱼、打水鸟、饲养水牛等生产。
这里的文教卫生和交通事业也有所发展。全县已建立了近百所学校。我们访问时,正看到一群群儿童撑着小船,从水上学校放学回家。全县还建立了一座医院、六个卫生中心和二十个诊所,湖区不仅在发展水上交通,而且从谢巴茜横贯湖区通向外地的公路已经通车。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工业也在发展。这里除了正在建立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以外,还大力发展其它民族工业。巴斯拉国营造纸公司是七月革命后建立的一个拥有两千工人的企业。它完全由伊拉克人自己管理。过去伊拉克没有一家造纸厂,现在这个公司年产各类纸张和纸板四万吨,可满足全国需要的一半。它主要利用邻近水网地区出产的芦苇作原料。我们看到阿拉伯河畔这个公司的专用码头上,停靠着十多条满载芦苇的木船,卡车正在忙碌地把那些芦苇运往车间。技术厂长米歇尔·西马阿尼告诉我们,他们利用椰枣树叶作造纸原料的试验已经成功,这就为这个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料来源。
梅桑省国营糖业公司利用周围广阔的土地种植制糖的原料。目前,已拥有二万四千杜努姆(一杜努姆等于二千五百平方米)蔗田,年收甘蔗十五万吨。我们参观了这个公司的糖厂从自动化进料压汁、蒸馏精炼,到产品包装的整个过程。这个厂现在已经没有外国专家,工厂完全由伊拉克人自己管理。
萨马瓦沥青工厂建设过程所经历的一场斗争,更充分地体现了伊拉克人民独立自主发展民族工业的决心。建厂初期,这个厂从外国进口了一些机器设备,而这个外国的“专家”提出要付给他们高价才肯安装,并且多方拖延,以致严重影响了投产。后来,这个厂的本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下了决心,自己动手,经过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安装成功。这时,厂方又请外国“专家”们来为机器试运转,可是那些“专家”却以机器不是他们安装的为借口而加以拒绝。这种无理刁难,激怒了全厂职工。工人们再一次自己动手,试运转也终于获得成功,并且顺利地生产出了沥青。我们在这个工厂的露天工场参观时,工厂负责人一面介绍,一面自豪地说:“我们第三世界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搞好建设。”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