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坦桑尼亚制药厂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12-08
第5版()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坦桑尼亚制药厂的诞生
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西南的克科区,不久前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厂房,这就是坦桑尼亚大陆第一个国营制药厂。
在殖民统治时期,坦桑尼亚人民饱受缺医少药的痛苦。独立后,坦桑尼亚政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但是,由于还没有自己的制药工业,不得不每年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药品。
一九七一年,中国、坦桑尼亚两国政府签订了合作建设制药厂的协议。一九七二年十月破土动工。经过中、坦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工人的共同努力,制药厂于一九七五年六月基本建成,同年七月七日试生产了第一批药品。现在已能生产三十多种常用药品,坦桑尼亚人民的愿望终于初步实现了。坦桑尼亚卫生部长利德·斯特林在今年八月十二日制药厂落成典礼上说:“这是坦桑尼亚的一件大喜事,它标志着坦桑尼亚人民在实现自力更生目标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
尼雷尔总统参加了落成典礼,并且参观了工厂的各个车间。当他看到坦桑尼亚第一代制药工人在迅速成长,表示十分高兴。
制药厂是坦桑尼亚人民艰苦奋斗、因陋就简建成的,也是中国和坦桑尼亚人员互相学习、密切配合、共同战斗的结果。
锅炉是制药厂的一项重要设备。当时没有起重设备,如何把一台六吨重的锅炉运进厂房是一个困难。中国和坦桑尼亚人员七、八十人一齐出动,他们头顶赤道烈日,用铁锹、棍棒,前拉后推,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终于把锅炉运到室内,稳妥地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
在针剂车间四台灌封机试运转时,发现针剂瓶封口有问题。制药人员反复试验,解决了这个难题,使瓶子封口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坦桑尼亚有些地区疟疾流行,急需用氯喹进行治疗。制药厂的中国技术人员和坦桑尼亚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克服了生产条件还不完备的困难,奋战一个月,生产了大量氯喹,及时供应有关医院,抢救了许多病人。
随着制药厂的建成和生产的发展,坦桑尼亚第一代制药工人正在茁壮成长。从一九七四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制药小组在制药厂现场培训坦桑尼亚制药技术人员和工人。坦桑尼亚人员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在不到两年内迅速掌握了各种有关的制药理论和技术。马赛族是坦桑尼亚的游牧民族。一位名叫泰莱西亚的马赛族青年经过学习,已成为这个族第一名制药工人,他因此感到特别自豪。他在针剂车间工作,已经完全能够独立操作。片剂车间两个青年工人哈米希和希比拉,学习药片包衣技术,非常认真。他们经过一年多时间,整理出一套包衣技术资料。
现在,制药厂各个车间完全由坦桑尼亚工人、技术人员操作和管理。他们认真负责,刻苦努力,使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输液车间原来一星期只生产六百瓶,现在达到两千瓶,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多。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坦桑尼亚国营第一制药厂针剂灌封车间的工人在进行针剂灌封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