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02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新华社编者按:一九七六年元旦,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发表了。当时,为了更好地学习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和光辉词作,本社记者采写了这篇《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报道。但是,王张江姚“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阴谋的需要,扣压了这篇报道,不准发表。他们别有用心地曲解毛主席的光辉词章,借题发挥,妄图打倒中央和地方一大批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党政军负责同志,以便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四人帮”扼杀这篇报道,阻挠宣传毛主席的光辉实践,又一次暴露出他们疯狂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肆意篡改毛主席指示的丑恶嘴脸。今天,在纪念毛主席词二首发表一周年的时候,我们重读《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报道,更加怀念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让我们重温毛主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伟大教导,紧密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革命气概,更加深入地揭发、批判“四人帮”的滔天罪行,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一九六五年五月,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回到他三十八年前亲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看望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井冈山人。
“毛主席回来了!”
“毛主席回到井冈山来了!”
振奋人心的喜讯,象春雷一般,传遍了五百里井冈,井冈山的山山水水欢腾起来了。
那些当年跟着毛主席与白匪军拚死搏斗的红军老战士,那些在毛主席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的老赤卫队员,那些几十年来跟着毛主席忠心耿耿干革命的革命干部,那些正在从事改天换地的井冈山建设者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从当年毛主席住过的茅坪、大井,从井冈山区的许多村镇,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向着毛主席,多少井冈山人的心在欢欣地跳跃;向着毛主席,多少井冈山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向着毛主席,多少井冈山人发出了热烈的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井冈山人将永远记着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这个幸福的日子。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正是在这一天重上井冈山的。
这一天,井冈山区风和日丽。毛主席在上午离开湖南省境,来到江西永新县,又从这里乘车前往井冈山。
在通向井冈山的宽阔的公路上,毛主席乘车走在前面,陪同毛主席上山的中共湖南省委和江西省委的领导同志等,乘车紧随在后。下午四点多钟,毛主席来到了井冈山下的茅坪,在“谢氏慎公祠”前停了下来。
毛主席举目注视着“谢氏慎公祠”。当年,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第一届特委会,毛主席担任特委书记。
在“谢氏慎公祠”后面二三十步远的地方,有一幢小砖房。一位同志指着那幢小砖房,对毛主席说:“那是八角楼,主席在那里住过的。”
陪同毛主席的同志们,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久久仰望着这座有伟大意义的小砖房。一九二八年,当黑暗笼罩着中国大地的时候,毛主席就是在这座简陋的小砖房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辉煌的文献,英明地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存在的原因,预言了中国革命无限光明的前景。
汽车沿着高入云端的盘山公路缓缓前进。毛主席登上了黄洋界。
黄洋界地势雄伟险峻,是井冈山当年的五大哨口之一。这里有一幢小房,是当年守哨红军的营房。毛主席仔细地察看了照原样修复的营房,然后举步走近黄洋界上的纪念碑前。这座纪念碑,一面刻着毛主席在一九二八年秋写的词《西江月·井冈山》,一面刻着朱德同志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十一个大字。
那是一九二八年的八月三十日,国民党反动派以四个团的兵力,从黄洋界哨口向井冈山根据地大举进犯。坚守哨口的红军不足一个营,武器弹药也十分缺乏。但是,红军和井冈山人民,众志成城,岿然不动,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当天下午,红军把仅有的一门迫击炮从茨坪调来增援。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第一发炮弹射出后,就打得敌军抱头鼠窜,慌乱败退。毛主席写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就是这次黄洋界保卫战的一曲胜利凯歌。
今天,险峻的黄洋界显得更加威武壮观。毛主席在纪念碑前停了很久时间,又信步走到黄洋界哨口。毛主席在这里极目远望,观看井冈山的青翠峰峦,眺望祖国的锦绣山河,展望五洲四海的革命风云。
毛主席过了黄洋界,乘车到达井冈山上的茨坪。这时,茨坪的千百盏灯火齐放光明,一片辉煌。
茨坪,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过去,它不过是一个只有十几户的小山村。一九二七年秋天,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茨坪便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湘赣边界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都曾设在这里。毛主席的旧居,就在这里东南山脚下的一栋简陋的小民房里。一九二八年十一月间,毛主席在这座小屋里写下了金光闪闪的革命文献《井冈山的斗争》。毛主席在这里点燃的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烈火,如今已经燃遍了全中国;毛主席在这里创建的工农革命政权,已经发展成为巩固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五月二十七日上午,毛主席由几位同志陪同,手持井冈山的竹杖,迎着太阳,迈步向井冈山宾馆的后山登攀。毛主席健步向前,一路上谈笑风生。毛主席登上山顶,漫步了望,看到当年的茨坪如今换了新颜。随后,毛主席沿着山坡继续前进,这时,陪同的同志告诉说:“那边没有路了。”毛主席微笑着说:有山必有路。我就不相信这里的山没有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正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坚强毅力,当年为我们开创了进行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斗争的道路,今天又为我们开拓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道路。
毛主席关心井冈山人民,关心井冈山的建设。毛主席向当地干部详细地了解了井冈山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情况。毛主席问到了井冈山地区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以及茨坪的各项新的建筑。毛主席听了介绍以后高兴地说:几十年了,井冈山变化很大。
三十多年前,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曾谈到井冈山的经济情况,那时,五大哨口以内的井冈山区,“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几度血洗井冈山,使这里的人口减少了一半,粮食产量减少了五分之二。解放后,井冈山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开始重建家园,大力发展生产。一九五七年,中共江西省委派来七百多名干部、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在这里建立垦殖场,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井冈山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了四条公路,办起了一批工厂,修起了水电站,绿化了大片荒山,把粮食总产量提高了一倍。过去住茅棚、宿山洞的人,现在都住上了新瓦房。过去这里没有一所学校,现在已有几十所小学,还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
毛主席在听了江西省委和共大师生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作斗争,坚持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情况以后,说:管他承认不承认,你们自己办嘛!多招一些贫下中农子弟。粗通文字,有小学程度,就可以上共大。
毛主席这次重上井冈山,视察井冈山的革命和建设,看到井冈山的巨大变迁,欣然命笔,在井冈山上写下了新的光辉诗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五月二十九日,井冈山人民实现了三十八年来日思夜想的心愿,幸福地会见了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三十八年的岁月里,井冈山人多么想念毛主席呵!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日子里,他们日夜盼望毛主席带领红军打回井冈山;解放后有了幸福的日子,他们日夜盼望毛主席回到井冈山来,亲眼看看这里的变化。井冈山的革命老人们,每次看到从北京来的客人,总是恳切地要求把他们的这个心愿告诉毛主席。一九六四年,井冈山人特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井冈山人民希望在井冈山上再次见到毛主席。”
现在,这个幸福的时刻到来了。
这天,井冈山宾馆门前的小坪场上,簇拥着一大早赶来等待会见毛主席的人群。
上午九点多钟,毛主席来到坪场上。人群中立刻响起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井冈山人看到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他们心情无比激动,充满着欢乐。
毛主席会见了井冈山的革命老人、革命干部,并和大家一起照了像。毛主席亲切地向大家鼓掌、招手。
当年大井乡的乡政府主席余振坤,见到毛主席时,心情万分激动。余振坤在白色恐怖下,曾在山洞里住了两年,宁死不屈,日日夜夜盼望毛委员带领红军回到井冈山。现在,三十八年过去了,毛主席又来到了井冈山。这位土地革命时期的老英雄一时激动得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他清晰地回忆起了当年在茨坪党团员训练班时,听毛委员讲课的情形。毛委员在讲课时说,白匪军虽然有枪有炮,地盘又大,左一次进攻,右一次围剿,但我们决不要只看到我们现在的力量比他们小,更要紧的是要看到我们的事业代表了广大被压迫劳动人民的要求,我们的发展是很快的。只要我们工农兵团结起来,努力革命,我们的红旗就不会倒,我们这些吃红米南瓜的人,就一定能打倒吃鱼吃肉的土豪、资本家!毛委员还说:我们井冈山河里的水,慢慢流,终究会流到海里;一根火柴点燃一兜茅草,蔓延开去,会把全山烧起来。我们无产阶级的革命烈火,一定会从井冈山烧遍全中国!
毛主席会见的革命老人中,有一位名叫刘立发,当年是暴动队长。一九二八年五月,刘立发曾经带领手持梭标、鸟铳的暴动队员,跟随红军打开了永新县城。在群众大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被农友们称为救星的毛主席。两年以后,红军打开吉安,他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永远记住了毛主席在演说中讲的一句话:我们的革命一定能胜利!在红军撤离井冈山以后,刘立发受过敌人的毒打,自己的独生儿子也惨遭敌人杀害。但是他没有屈服,没有流泪。今天,当他第三次见到多年来日夜想念的毛主席时,他却兴奋得满眼闪着泪花。
毛主席缓步走过人群,在革命老人谢槐福面前停了下来,深情地望着这位革命老人。毛主席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八年间曾多次在谢槐福的家里住过。一九二七年秋天,毛主席率领红军来到井冈山,还未来得及筹办一切,冬天就降临了。数九寒天,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一样穿着单衣。后来,红军发了棉衣,毛主席却把自己领到的一件棉衣送给了穷得没有衣穿的谢槐福。谢槐福今天站在毛主席身边,仿佛浑身还感到那件棉衣的温暖。谢槐福看到毛主席还是那么关心群众,还是那么艰苦朴素,不禁想起当年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月里,毛主席与军民同甘共苦的情景。那时候,红军“官兵待遇平等”,“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伕,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那时候,毛主席不管工作多忙,总是经常到农民家里探问疾苦。后来,毛主席带领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井冈山遭到了白匪军的烧杀,毛主席还派人送来银元,看望群众。谢槐福心里异常激动:“毛主席啊,您当年在井冈山树立的革命作风和革命精神,带到瑞金,带到延安,带到北京,今天又带回到井冈山了。”
毛主席同革命老人、干部会见后,走出小坪场,步下台阶,向一条公路走去。在那里,从茨坪、拿山、罗浮,从井冈山各个山村赶来会见毛主席的一千七百多名社员、工人、干部、学生,正在等候毛主席。毛主席刚下台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人们朝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欢呼、跳跃,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在井冈山群峰间久久地回荡……。
毛主席这次重上井冈山,一连住了八天。幸福的会见,亲切的关怀,给井冈山人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鼓舞着井冈山人民跟随毛主席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新的长征,以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的革命精神,登攀新的高峰,夺取新的胜利。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至今已经十年。
十年过去了。志在登攀革命高峰的井冈山人民,在新的征途中没有停步。毛主席点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黄洋界上响起了新的炮声。井冈山人民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革命旗帜,向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猛烈开炮。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井冈山人民奋起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罪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经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井冈山人民继续革命的觉悟又有了新的提高。
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生气勃勃。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春风吹拂中,犹如鲜艳的杜鹃,开遍了山山岭岭。两鬓斑白的革命老干部,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十年前的“红领巾”,今天走上了领导岗位,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朝气蓬勃。贫下中农理论小组象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正在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随着合作医疗的普及,赤脚医生的成长,井冈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正在改变。大批的知识青年,沿着红军走过的道路,来到井冈山,在井冈山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风华正茂,成为井冈山的一代新人。
十年过去了。巍巍井冈山,今朝更好看:高入云端的公路延伸到云海的深处,凌空穿雾的电线跨越过起伏的山巅,层层梯田修上了蓝天,潺潺流水灌溉着农田。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又增加了一倍左右。农业机械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产队有了拖拉机, 百分之七十的大队用上了电,到处都响起了机器欢快的轰鸣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井冈山人民吟诵毛主席的伟大诗篇,回忆毛主席同他们的亲切会见,展望光辉灿烂的前程和前进道路上必经的曲折斗争,更加豪情满怀,壮志凌云。英雄的井冈山人民,决心在新的革命斗争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