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我在察北安了家——介绍移民情况和当地风俗习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25
第4版()
专栏:

  我在察北安了家
——介绍移民情况和当地风俗习惯
移民 夏峻峰
我是去年十月头一批到察北的移民。现住察北商都县补龙湾村。过着农村愉快的生活。我想把移居后的生活状况和察北的风俗人情介绍给大家。动身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对特别贫困的移民,发给了衣服、帽子、棉被;救灾委员会又给想办法让我们坐着免费的火车、汽车、牛车,一直就到了目的地。沿路有招待站,吃饭、住宿也都没有困难。到了移住的村子,村干部和老乡们热烈地欢迎我们,有的给糊窗户,打扫房子,有的借给家具,动员食粮、菜蔬、柴火,好像招待亲戚朋友一样,流露了无限诚恳友爱的热情。
这里气候虽然比北京冷,但不像一般传说的那样厉害。当地的老乡,大部都是由华北各省移去的,到察北养成了一种诚朴厚实的作风。因为长期受封建帝王、国民党的压迫统治和剥削,文化水平比较低,卫生工作也差点。我们从大城市去的移民,就有义务帮助那里的老乡学习文化和改进卫生。察北妇女缠足、买卖包办式的婚姻制度解放后虽然大大减少了,但还没完全去掉。吃的大部为莜面、山药和白面。做莜面的技术是任何地方也比不了的,如莜面窝窝、莜面丸子、山药丸子、拿糕等,花样很多。老乡们因为吃的含着养分很多的莜面和淀粉最多的山药,男女老少脸上都是红润而健康的。
当地不习惯植树,木材缺乏,住的都是很低小的房子。现在当地人民政府正号召植树,并培植树苗。相信几年以后,在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察北一定会由沙漠地带变成丛林茂盛的绿野的。这里的土地原来都是很肥的黄黑土,因为受到沙漠的影响,地面上盖了一层薄薄的沙土。这种地是最适宜种小麦、莜麦、胡麻和菜籽的。要把农业技术改进一下,与河北省的产量也差不多。去年土地改革时合计,每人平均可得耕地二十至三十亩。还有很多的荒地可以开垦。土地改革当中,大部移民分到了土地和农具,政府还贷给十一个月的食粮,并准备贷给购买种籽、农具的生产资本。只要我们好好劳动,生活是没问题的,光景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