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周总理毕生为人民 人民代代不忘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13
第3版()
专栏:

周总理毕生为人民 人民代代不忘您
中共淮安县委员会
一年前,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永别了。在那极其沉痛的日子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汇向淮安县的周总理故居。每天有六万多人前往凭吊,悲痛的泪水洒湿了灵堂。一位曾经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退休老工人,专程从上海赶到淮安,参加吊唁活动。他无限深情地说:“周总理毕生为人民,我们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他。”就在“四人帮”反对周总理的妖风甚嚣尘上的时刻,人们凭吊总理的活动也一直没有停止。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侮。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他的童年时代是在淮安度过的。早在解放初期,周总理即嘱咐县委把他的故居拆掉。周总理说:我住的房子不能和主席的旧居比。当周总理听到淮安的亲属谈起有人去参观他的故居时,总是对他们说:请他们到韶山去瞻仰毛主席的旧居。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由衷爱戴,县委没有能完全按照周总理的意见办。但周总理却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间,国务院办公室负责同志先后四次打电话给县委,询问故居处理情况,传达了周总理的三点指示:一、不要让人去参观;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最近,邓颖超同志又亲笔写信,重申周总理生前对故居处理的意见,恳请县委遵照周总理的意愿行事,并且要求“转达届届县委”。周总理对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何等的向往,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是何等的崇敬,真是感人至深呵!
周总理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周总理生前对淮安的工农业生产非常关心,曾经几次听取了县委负责同志的汇报,亲自做了笔记,并作了重要指示。一九五八年,我们向周总理汇报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反映了原材料不足的困难,想请周总理帮助解决。对这件事,周总理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并在事后给省委负责同志的亲笔信中说:我当然不能这样做。周总理还亲切地指示我们,要认真执行毛主席制订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县委“应将主要力量放在农业上”,“先将铁木农具厂搞起然后再及其他”。一九六○年,当时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我县种植了十万亩棉花,想办一座纱厂。周总理听了,笑着说:你们种了棉花就想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要吃不饱了。恳切地要县委负责同志顾全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周总理的这种高尚的品质,与
“四人帮”那种结帮营私、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的卑劣行径,是鲜明的对照。
周总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以身作则,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总理有个侄儿在北京工作,一九六一年组织上把他的爱人从淮安调到北京。周总理知道后,就动员她仍然回淮安工作,并且教育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防止特殊化。一九六二年,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开会,顺便带了一点家乡的特产送给周总理。结果,东西被原封退回,还附了一份国务院关于禁止请客送礼的文件,周总理亲笔在文件上写了指示,要省委、地委和淮安县委负责同志认真阅读,坚决按照通知的精神办。周总理患病住院期间用的一条浴巾,细针密线缀着大小十四块补钉,而且都是用旧口罩和破毛巾补的。目睹遗物,追思往事,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
在沉痛悼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时刻,缅怀周总理,越忆越亲;痛斥“四人帮”,越批越恨。淮安人民决心把对周总理的深情挚爱化作继续革命的巨大力量,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认真贯彻执行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精神,加快步伐学大寨,尽快把周总理的故乡建设成大寨县,决不辜负毛主席的长期教导和周总理生前的殷切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