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华主席指引我们种好“跟班田”——湖南省常德地区地、县领导干部向劳动模范学习跟班种田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18
第2版()
专栏:

华主席指引我们种好“跟班田”
——湖南省常德地区地、县领导干部向劳动模范学习跟班种田的调查
在华国锋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几年来,中共湖南省常德地委坚持地、县领导干部种“跟班田”的制度,取得了很大成绩,既加快了领导干部本身的思想革命化进程,又推动全地区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深入发展。
拜老师 跟班种田
“跟班田”,就是领导干部拜劳动模范为师,跟劳动模范的班,在劳动模范的指导下种的试验田。通过跟班种田,学习劳动模范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技术。
常德地区领导干部种“跟班田”,是在华国锋同志倡导下开始做起来的。一九六九年九月,在湖南省担任领导工作的华国锋同志深入到常德地区的安乡县调查研究,他在这个县的安湖公社松湖大队卫星生产队看了植棉模范唐纯银的棉花试验田,视察了这个队的生产情况。了解到,唐纯银试验田的棉花产量很高,唐纯银所在的生产队棉花产量也比较高。可是跟他们一沟之隔的生产队就差了一大截,离他们远一点的生产队差距就更大。针对这种情况,华国锋同志指示陪同前来的地区革委会负责同志:要学习劳模的经验,要很好地推广劳模的经验。
华国锋同志的指示,对地区革委会领导成员的思想震动很大。他们专门开了会,做了研究讨论。首先学习毛主席关于“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对照华国锋同志指示,回顾了全地区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的情况。他们看到,多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常德地区出现了不少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和为革命科学种田的模范先进人物。可是,长期以来,他们的经验并没有很好推广。不仅唐纯银的植棉经验过不了沟,还有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著名劳动模范李光庆的水稻高产经验过不了桥,地处山区的慈利县通津铺公社长峪铺大队的旱粮作物高产经验下不了山。由于典型经验推不开,全地区学大寨运动的步子迈的不大,生产徘徊不前。一九六九年,全地区粮食平均亩产只有六百三十九斤,还未上《纲要》。
为什么典型经验推不开?地革委会领导成员又从自己的思想上找原因。原来,他们对先进典型的认识态度不端正。有的把先进典型看做是单纯的生产典型,把劳动模范为革命科学种田的经验看成单纯的增产措施,认为小面积可以搞,大面积推广不了;有的则认为,自己从事农村工作多年,搞工夫里手,讲生产在行,劳模的经验学不学问题不大。由于对典型经验的一般看法,因而位置上是一般摆法,推广上是一般的搞法。过去,他们也抓过典型,却没有狠抓,一抓到底,过去他们也种过“指挥田”、“样板田”,但是,劳模的经验,摆在眼皮底下,看不见,不去学,只是田里有牌子,表上有数字,说起来有例子,实际上不落实。结果,“样板田”、“指挥田”,种成了“挂名田”,“应付田”。总之,是“领导高明论”的思想在作怪。他们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进一步认识到,能不能抓好典型,向不向劳模学习,是个路线问题,是个革命觉悟问题。
认识明确了,决心就大了。地区革委会领导成员下了狠心,要大推先进典型的经验,大学劳动模范的经验。第二年,他们带头在劳动模范李光庆和唐纯银的试验田旁边种上了“跟班田”。一九七一年,中共常德地委建立后,特别重视这项活动。经过总结经验,进一步把种“跟班田”制度化,到一九七二年,就在全地区的地、县、市和国营农场的领导干部中实行开来。
华国锋同志对常德地区领导干部种“跟班田”,十分关心和支持,不论他在湖南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以后,都多次询问和了解推广劳动模范经验的情况,并做了指示。特别是一九七五年,华国锋同志在一次谈话中,对干部种“跟班田”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地委、县委都种了“跟班田”,跟劳模的班,这好。
华国锋同志的关怀和指导,给了常德地区各级干部以极大鼓舞。他们积极贯彻落实华国锋同志的指示,把“跟班田”越种越好,很快在全地区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政治和经济之果。
跟班田 越种越甜
“跟班田”,越种越甜。常德地区领导干部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尝到了种“跟班田”的甜头。他们深深感到,“跟班田”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的改造,改进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克服官僚主义,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具体说,种“跟班田”有如下几个好处。
一、种“跟班田”,可以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同贫下中农实行“三同”,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干群关系,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地委副书记詹顺初,无论工作怎么忙,都挤出时间,到“跟班田”里劳动。有一次收割晚稻,他的关节炎病犯了,社员们劝他不要下田,他说啥也不肯,并说:“我们参加劳动少了,必须补上这一课。”说着,挑起箩筐就下田去了。桃源县的县、社、队三级干部,由于坚持跟班种田,去年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实现了“一、二、三”制度。
二、通过跟班种田,领导干部可以学到劳动模范的好思想、好作风,加快自身的革命化进程。
地委书记张文光,跟劳动模范李光庆种田的过程中,看到李光庆听毛主席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干社会主义,想共产主义;做田里工夫,想天下大事的高度革命觉悟,很受启发和教育。他常常说:“看看李劳模的革命精神,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张文光同志把整个身心扑在党的事业上。他身体有病,还是坚持看书学习,坚持勤奋紧张地工作。
三、领导干部种“跟班田”,可以学到劳动模范的好技术,掌握农业生产规律性的东西,正确指挥生产。
位于洞庭湖区的安乡县,由于地下水位高,被认为是小麦生长禁区,因而,进行“稻、稻、麦”三熟制的耕作制度改革,遇到了困难。县委书记刘淑元亲自出马,种了向李光庆学习的三熟制“跟班田”,学会了种麦技术,取得了夺取小麦高产的第一手资料。她种的小麦亩产是全县最高的,她蹲点的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小麦亩产也是全县最高的。这样一来,打破了“禁区论”,把全县三熟制的耕作制度改革带动起来,去年冬种,全县小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二十万亩。
跟班田 遍地开花
经过七年的大力实行,常德地区的“跟班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了。
干部种“跟班田”,参加劳动的新风气,猛烈地冲击着千百年来“官贵民贱”“上智下愚”的陈腐观念,正一步一步地缩短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鱼水般的新型社会主义干群关系正在形成。
干部种“跟班田”,使劳动模范为革命种田的好思想、好作风得到广泛传播,激发起社员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全地区出现了一个学先进,争贡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现在不仅领导干部种“跟班田”,机关干部种,社队干部种,而且,民兵种,妇女种,学生也种,广大社员也来种。从种一丘到种一片,一片“跟班田”又带出一批大面积样板田,带出一个生产队的连片丰产田,一个队带动了一个公社,一个公社又带动了一个县。一九七六年,全地区种“跟班田”的已达五十万零二千人,种各种作物的“跟班田”,达一百一十七万七千多亩,都获得了较高产量。地委书记种的三熟制“跟班田”平均亩产达三千斤,不少县、社领导种的“跟班田”粮食平均亩产都在二千斤以上。
“跟班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一个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的风气正在出现。过去劳动模范的高产经验,人们认为很难学到手。通过干部种“跟班田”,而且创造了高产成绩,人们心里服了,敢干了。过去,对粮食亩产跨《纲要》感到困难的人,有了“跟班田”做样子,眼光就高了,现在说的想的,是怎样实现“吨粮田”、“双纲田”了。过去,推广三熟制,推了几年推不开。现在,干部一种,很快就推开了。一九七○年,全区只有三熟制四万四千亩,去年冬种就已达到八十二万亩。现在,人们种田,按照农业“八字宪法”,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一个字一个字地落实,使科学种田的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一九七四年全地区粮食平均亩产跨《纲要》,一九七六年达到九百三十五斤。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