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狠批“四人帮”破坏两个积极性的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18
第3版()
专栏:

狠批“四人帮”破坏两个积极性的罪行
中共江苏省常州市委员会
“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在毛主席这一光辉思想照耀下,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常州市的地方工业一直发展较快。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市工业的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三点六,为国家提供的积累,相当于这一时期国家和地方对常州工业投资的十三点七倍。解放初期,全市只有少数修理和加工工业,现在有了相当规模的轻、重工业,能生产手扶拖拉机、农用汽车、化肥、农药、的确良、无缝钢管、电子计算机等二千七百多种产品。
毛主席教导我们:“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办地方工业,就是要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充分调动群众办工业的积极性。开始,有的同志认为常州市原有的工业底子薄,条件差,搞不出啥名堂,要发展工业,就得向国家要投资,要设备,要人。但是,一九五八年以来,我市许多工厂的实践证明,只要依靠群众,坚持自力更生、穷办苦干的精神,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常州东风印染厂原来是一个只有二百多人、年产一千三百万米布的小厂。后来,他们发动群众,利用老厂基础,自己动手,改造车间,制造设备,新增、扩建了化纤印染、绒布等四条生产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一九七二年以来,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八点一,积累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三,一九七六年又提前四十天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常州合成纤维厂的发展变化,也是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这个厂的前身是一个榨油厂的肥皂车间。文化大革命中,工人群众树立了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雄心壮志,七嘴八舌出主意,七拼八凑找材料,七手八脚造设备,只用很少的钱和材料,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年产五百吨涤纶树脂的车间。
这些事实说明,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底子薄,条件差,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只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底子薄可以转化为厚,条件不利可以转化为有利,就能搞出“大名堂”。我们及时总结推广了这类工厂依靠群众办厂的先进经验,不断批判“生产到顶”,“潜力挖尽”的形而上学观点,推动了生产的不断发展。文化大革命以来,常州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两倍多,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利用和改造原有企业增加的。
我们在发展地方工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发挥地方办工业的积极性,一定要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这些年,我们坚持做到“三先三后”:先中央,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对于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产品,做到不占用它的生产能力,不挪用它的原材料,不动用产品;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时候,全市统一调配,首先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产品。一九七三年,中央有关部门在常州扩建一个电厂,为了顾全大局,我们把地方的主要工程停下来,把人力、物力抽调到这个建设项目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结果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新安装的发电机组就发电了。我们认为,坚持“三先三后”同发展地方工业是一致的。“三先”并不否定“三后”,全局和局部是辩证的统一,全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了,地方工业就好办了;地方工业办好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也就可以大大加快了。
我市地方工业出现这种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充分证明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可是,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为了篡党夺权,疯狂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一方面打着反对“条条专政”的幌子,反对中央的统一领导,破坏中央的统一计划,竭力煽动地方搞分散主义,向中央闹独立性,把他们控制的那些地区和部门变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另一方面,他们到处插手,无事生非,蓄意要把他们不能控制的地区和部门搞乱、搞垮。他们破坏党的一元化领导,破坏地方的革命和生产。我们常州也是深受其害的。“四人帮”一伙诬蔑“常州是唯生产力论的黑典型”,是什么“为资产阶级重新登台作嫁衣裳”。他们抛出一顶又一顶大帽子,妄图压垮常州,进而搞乱江苏。他们的所作所为,使我们常州的广大干部和工人越来越看透这伙害人帮的狼子野心。他们批“条条专政”也罢,批“唯生产力论”也罢,都是假的,目的是要借此破坏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打倒一大批中央和地方党政军的领导同志,以便他们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复辟资本主义。我们一定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罪行,更好地执行毛主席关于发挥两个积极性的指示,加快工业建设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