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谁说通渭“没有治”?——甘肃省通渭县学大寨一年大变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21
第3版()
专栏:

谁说通渭“没有治”?
——甘肃省通渭县学大寨一年大变样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甘肃省通渭县学大寨一年大变的事迹,引人注目。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干旱山区,一百八十万亩耕地中,百分之九十四是低产山地,一九七五年前的十八年,平均亩产不过百斤。“靠返销吃饭,靠救济穿衣,靠贷款生产。”是当时通渭的写照。那时,一提到改变通渭的面貌,县里的一些干部就摇头说:“没有治。”
去年,长期“没有治”的通渭,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第一次结束了吃返销粮的历史,亩产增长近七成,开始对国家作贡献;
第一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农田基本建设任务,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八十;
第一次使生猪饲养量达到每户平均二点七头,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
通渭县的三个第一次,说明是学大寨上了路;说明了通渭县不是“没有治”,而是有治,而且能快治。
过去,通渭“没治论”把县委的思想捆得死死的。谈起学大寨,有人就认为,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人心七股八岔捏不拢,“没治”;讲把农业搞上去,有人就说条件太差,灾情太多,困难太大,“没治”;说要大干苦干,有人就埋怨“群众落后”,干得不欢,“没治”。县委书记王永安,就是带着“通渭没治”的沉重包袱参加一九七五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会议期间,他看了大寨、昔阳,听了华国锋同志的总结报告,从大寨想到全国,又从全国想到通渭:全国那么多学大寨先进县,有的以前自然条件比通渭还差,为什么人家有治,能大变?他开始认识到,通渭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关键在路线,在领导。县委的路线不对,又懒得动手,条件再好也没治;县委的路线对头了,又有了雄心壮志,有了得力的措施,条件再差,困难再大也能治。王永安回到县里,立即组织县委学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落实华国锋同志的总结报告精神,总结通渭学大寨的经验教训,端正县委的路线。
县委按照华国锋同志在总结报告中提出的“四批三查”的要求,进行了三次开门整风,发动干部、群众大批县委的“没治论”。群众批评说:“以前县委批‘没治论’,只批下面不批自己,批来批去,没有批到点子上”;“县委很少深入群众,怎能治好通渭?”群众的批评,一针见血,使县委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说:“‘没治论’遮住了县委的眼睛,看不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看不到自然条件的可变性。通渭‘没治’,不是群众不能治,而是县委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带领群众去治。如今,毛主席、党中央号召普及大寨县,县委要亲自动手,带领群众大干一场。”
正当全县热火朝天地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的时候,王张江姚“四人帮”极力破坏,污蔑华国锋同志的报告是对马列主义的“修正”,说什么路线教育是“搞资反路线”,整党整风是“矛头向下”,大批资本主义是“整群众”,大干社会主义是“唯生产力论”。尽管妖风阵阵,但通渭的干部、群众认准一个理,就是老老实实按照华国锋同志的总结报告去做。县委给下乡的干部每人发了一份华国锋同志的总结报告,要求他们反复学习,坚决照办。县委带领干部群众,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县干部和省、地来的干部共一千三百多人,深入社队,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华国锋同志的总结报告,大讲普及大寨县的重大意义,全县象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那样,紧张地动员起来;二是下苦功夫重新教育干部。他们克服过去那种对干部教育不经常,干部躺倒了就“扶”,犯了错误就“撤”的错误做法,开展整党整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分清路线是非,使很多基层干部澄清了思想,解除了顾虑。许多干部说:“过去‘上台担心,下台灰心’,现在,干革命有决心,搞工作有信心”;三是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重新安排山河,拚命把农业尽快地搞上去。
县委带头,干部深入群众,五匠归队,车马务农。全县打了三个改土治水战役。一年时间,新修梯田四十万亩,平整条田和发展水浇地各一万多亩。许多过去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现在干起来了,干成功了。榜罗公社毛店大队,有一项改河造地工程,过去干部算了八年,群众盼了八年,没动过一锨土。学了华国锋同志的总结报告,干部群众劲头起来了,大干一个月,移动三万六千多土石方,造出八十多亩水浇地。社员高兴地说:“象这样干,哪有变不了的面貌,哪有没治的事情!”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大家心里热得象一团火,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县委站在斗争的前列,带领群众彻底揭发批判“四人帮”大搞“三反一砍”,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滔天罪行,决心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干劲,把通渭建成大寨县。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通渭县委领导成员在城关公社同社队干部一起研究农田建设规划。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