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桧仓新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24
第5版()
专栏:朝鲜通讯

桧仓新貌
不久以前,我们访问了朝鲜平安南道山区的桧仓郡。这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这个郡的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桧仓郡原是一个人迹罕见的偏僻山区。解放前,外国侵略者从外地抓来一批劳工,强迫他们采掘桧仓的有色金属矿物,掠夺朝鲜的地下宝藏。这里的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牛马不如的生活。解放后,桧仓人民在自己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个偏僻山区的面貌。
桧仓人民根据山区的特点,艰苦创业,不仅建起了朝鲜大型中央工业咸兴矿山,而且地方工业、农业、畜牧业和果木业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去年全郡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了八倍,平均每町步产量从五百多公斤提高到五吨,比一九七五年增产百分之四十。这个郡去年向国家出售的粮食约七千吨。郡的文化教育、卫生保健设施也有飞跃的发展。目前全郡共有二十三所中小学和一所矿业专科学校,儿童和青少年都有就学机会。全郡共有医院十八个,广大工农群众享受免费医疗。尽管桧仓郡地处山区,各个里(乡)之间都已通上了公共汽车,城镇和乡村也都有了自来水,居民都搬进了新住宅,饱经旧社会风霜的桧仓人民已过上了幸福生活。
桧仓郡地方工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过去这里没有任何地方工业,但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地方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在中央工业的支援下,桧仓人民自力更生地建起了农具厂、制酱厂、家具厂、制药厂、山果加工厂、针织厂、文化用品厂、肉类加工厂等二十多个地方工业企业。前年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七百多万元(朝币,下同),上缴利润五百六十万元,为国家积累了建设资金。我们参观桧仓郡制酱工厂时,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生产。女厂长李玉姬告诉我们,这个厂创建于一九五八年,现有的七十多名工人,大部分在当时都是家庭妇女。她们以自力更生的精神,把这个只是简单的手工劳动的工厂逐步发展到机械化的工厂。目前,这个厂已能生产黄酱、食油、饼干、糖果等五十多种产品,年产值由建厂时的一万元,增加到七十万元。
我们还访问了山果加工厂。在这个厂的产品陈列室中看到了这个厂以本地特产的各种山果、草药和野菜等为原料加工制造的果酱、醋、罐头、酒等五十多种产品。由于逐年超额完成计划,这个厂多次受到道、郡领导机关的表扬。
桧仓郡和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关系,它是中国人民所熟悉和关注的地方。这个郡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的所在地。当年,志愿军同志同桧仓人民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深厚情谊。在这个郡的东南侧的一座高一百五十多米的青山上,建筑了一座庄严、肃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每逢十月二十五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周年之际,当地的青少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纷纷来到陵园,缅怀和悼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安息在这里的志愿军烈士中,有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烈士的忠骨。志愿军烈士们同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打击美帝侵略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以鲜血浇灌了中朝友谊之花。他们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永远活在朝鲜人民的心中。
我们在烈士陵园前会见了当年与志愿军共同生活和战斗过的两位朝鲜战友,听到他们许多情深谊重的话语,倍感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多么深厚!
五十五岁的新兴矿山的干部韩炳模激动地对我们说:“当美帝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时,我们矿山工人和全郡人民投入了反对侵略者、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这里更增强了我们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志愿军同志一面进行战斗,一面帮助我们生产和安排生活;我们为志愿军送弹药、运军粮、抬担架,积极支援前线,帮助志愿军安排住宿、洗补军衣,那种亲密无间、情同骨肉的情景至今还时时重现在眼前。一九五八年,志愿军返回中国时,我们依依惜别,许多人百里相送,真是难舍难分啊!”
老矿工金正铁感慨地说:“每当我看到烈士陵园,就回想起当年同志愿军共同生活和战斗的日子。”“时间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志愿军的英雄形象。”韩炳模和金正铁还一再表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朝中人民要象爱护眼珠一样珍惜这一友谊,使它万古长青。两位朝鲜战友肺腑之言,使我们深为感动。桧仓的确是中朝友谊的见证。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