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华主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多快好省的样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25
第1版()
专栏:

华主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多快好省的样板
中共湖南省委写作小组
华国锋同志担任韶山灌区工程总指挥期间,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卓越才能,率领群众,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建成一个灌溉农田百万亩,具有防洪、发电、通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高标准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建设毛主席家乡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十年来,受到前来参观的九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以及国内各族人民的热烈赞扬。华国锋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多快好省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好样板。

韶山灌区原叫涟水渠道工程,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上马。长期饱受水旱灾害威胁的灌区人民,眼看多年的愿望即将变成现实,心里非常高兴。可是,一九五九年三月,由于刘少奇、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渠道工程被迫下马。一九六五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高潮中,中共湖南省委作出了继续修建这项工程的决定。当时,华国锋同志怀着对毛主席革命路线无限忠诚的深厚感情,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把灌区水引向韶山,把灌溉面积从原来的四十万亩扩大到一百万亩,将涟水渠道工程改名为韶山灌区工程,并决定一年内建成通水。省委一致同意华国锋同志的意见,并推选他担任灌区工程总指挥兼政委。
一九六五年七月一日,灌区工程正式动工。开工时,有的人上山一看,山那么高,看不到水从那里来,不相信这样大的工程一年能建成受益。个别工程技术人员引证国外技术资料说,当年通水只能是“纸上谈兵”。这种不相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够高速度发展的论调,实质上是不相信群众,对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估计不足的表现。
华国锋同志坚持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教育群众,坚持高速度地完成韶山灌区的建设,提出:“做出一个符合总路线精神的引水工程的好样板来。”他两次来到湘潭县委作动员,大讲高速度建成韶山灌区的伟大意义和有利条件,勉励大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他运用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思想,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将整个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与农事季节“打游击”。在湘潭、湘乡、宁乡三个县的范围内,动员十万民工上阵,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基本拿下渠道土石方和大部分建筑物工程。他放手发动群众,狠抓设计和施工革命,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群众的技术革新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节省了三百六十万个劳动日,等于整个施工期间少抽调了一万五千个劳力。在华国锋同志直接领导下,整个工程速战速决,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受益、当年增产。
华国锋同志在建设灌区工程过程中再三指出:韶山灌区是毛主席家乡的工程,一定要注意质量,这是万年大计,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灌区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华国锋同志的指示,从难从严建设高标准灌区。发动广大群众把好质量关,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民工与当地贫下中农“四结合”的质量大检查,坚持分段验收,由当地群众打收条。对于质量好的及时表扬,推广其经验;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毫不犹豫地坚决返工。千里长渠,堤身坚实牢固,堤坡整齐光洁;数十处大型建筑物内部捣筑密实,外表宏伟美观。群众称赞说:灌区建设硬是经得起考验。
韶山灌区建成后能不能管好用好?华国锋同志深谋远虑,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反对那种“重建轻管”、“放水就算”的错误思想。在规划设计时,要为管理运用创造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不给管理留尾巴;在竣工时,及时研究工程交接办法和今后管理问题。他反复强调要把韶山灌区做成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样板。管理机构不是简单管水,还要管农业,坚决建成社会主义的稳产高产灌区,使大家看了“眼红、心热、手发痒”。十年来,灌区干部和群众按照华国锋同志的指示,管好用好灌区工程,使渠道配套不断完善,长藤结瓜水利网逐步形成,长年供水不断,渠道及建筑物完好无损,运转正常;灌溉面积逐年扩大,百万亩农田粮食产量由灌区建设前平均亩产四百八十斤上升到一千一百斤,灌区五个县市都跨进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行列。

华国锋同志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善于走群众路线。在韶山灌区工程建设中,他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调动十万建设大军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修好渠道炼好人,精神物质双丰收,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榜样。
韶山灌区动工之初,华国锋同志就明确提出“学习毛主席著作,建设毛主席家乡”的响亮口号。韶山灌区施工队伍,绝大部分是工人、贫下中农,他们对党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对建设好毛主席家乡有着强烈的愿望,吃大苦,耐大劳,热气腾腾,干劲冲天。但是,也有少数民工初上工地时,存在着怕累怕吃亏,想捞“外水”,不顾工程质量,贪小便宜等资产阶级思想。针对这些问题,华国锋同志明确指出,必须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觉悟。对错误的思想,既不能姑息迁就,任其泛滥,又不能简单粗暴,而要启发教育。华国锋同志不仅以自己一贯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和群众,而且亲自检查学习情况,听取基层干部汇报,阅看民工的学习心得。他亲自总结推广城前民工连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抓意识形态领域里阶级斗争的经验,在工地上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各民兵连队普遍建立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举办政治夜校,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把大学毛主席著作同广泛进行“三史”教育结合起来,给群众批判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广大工人、民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工地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现任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毛迪秋,就是当时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在灌区工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华国锋同志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坚决支持群众中的新生事物。他反复强调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能固步自封。象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正确处理受益与非受益关系的英雄日华民工连;被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的大坪民工连;人老心红,到一处红一处的老贫农贺桂华;五次推迟婚期,一心贴在工地上的女青年戴中桂,都是华国锋同志亲手培养起来的红旗,在他们的带动下,韶山灌区工地学先进蔚然成风,自觉地按照总路线精神办事,比、学、赶、帮、超的群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员对于落后的人们的态度,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当时有些同志对后进群众有偏见,认为他们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痣”,改不了,主张把他们退回去,免得“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有的认为“三句好话当不得一马棒”,对这些人只有开会斗争才能解决问题。华国锋同志总是启发大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群众,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在华国锋同志的教育和带动下,工地上政治思想工作越做越深,越做越细。许多原来后进的群众跨入了先进行列。有一个青年民工,一度喜欢打架,爱说怪话,外号叫做“天不怕”。民工连指导员找他多次谈话,收效不大;后来,连指导员按照华国锋同志的指示,几十次同他交心谈心,进行阶级教育,使他有了转变。华国锋同志知道后,来到这个民工连听汇报,肯定了他们的做法,亲自找这个青年谈话,鼓励他继续进步,使这个青年由领导、群众、父母“三不喜”变成了“三满意”的好民工,在工地上加入了共青团。这位同志参军后,华国锋同志还写信勉励他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群众干劲越大,越要关心群众生活,这是韶山灌区工地政治工作中一个重要特色。华国锋同志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疾苦,在建设灌区过程中,经常深入工地,问寒问暖,和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在风狂雨暴时,他想到民工的住房,提出房屋不稳固的要加固,漏雨的要检修。在塌方严重时,他亲自下竖井,进隧洞,检查安全措施。在炎天酷暑时,他再三叮嘱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防蚊灭蝇。在数九寒冬时,他亲临前线,检查和督促防寒防冻防火工作。民工家属来工地,他指示要热情接待,好好安排。华国锋同志踏遍了灌区的山山水水,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人的心里。宁乡县民工李新胜同志负伤住院,华国锋同志多次去看望。工程竣工后,他还在李新胜的医药费问题报告上批示:“李新胜同志因公负伤,应由我党负责,并派专人落实解决。”李新胜感动得热泪盈眶。工地上各级领导干部都以华国锋同志为榜样,把关心群众生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来做,干群关系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群众的干劲越来越大。工程竣工时,华国锋同志亲笔题录一首民歌,高度赞扬群众的冲天干劲和英雄气概: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在你脚下走,今朝从你头上过。

在韶山灌区建设中,华国锋同志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治水和改土、治山相结合,正确处理前方和后方的矛盾,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
韶山灌区这样宏伟的工程,要在十个月内建成通水,各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华国锋同志坚持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作风,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他多次和设计人员一道,深入调查研究。在他的带动下,设计人员走遍了全灌区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走访了七十一个公社、二百个大队,召开了一百五十多次调查会,访问了几百个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取得了地形、地质、水文等各种资料数据一万多个,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华国锋同志亲自主持许多重大技术问题的讨论,研究对渠道定线和大型建筑物的修改。他经常深入现场,找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民工,开“诸葛亮会”,攻克技术难关。他三上猫形山,解决劈开三十多米高的石山和高填方接头的矛盾;三下皂林冲隧洞,解决塌陷与掘进、掘进与衬砌、衬砌与爆破之间的矛盾,总结出六条突破难工的经验。
长期以来,在水利建设中,有些人孤立地对待治水的问题,认为把渠道挖通了,就算修水利的任务完成了,至于挖坏了农田怎么办,废土如何处理,水土流失如何解决,渠道两岸和附近荒山要不要绿化等问题则全然不管。只注意通水,不注意研究处理水与水、水与土、水与山、水与田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群众对这种作法提出尖锐的批评:“水是一条龙,由上往下冲,治水不治山,还是一场空”。在韶山灌区工程建设中,华国锋同志胸怀全局,用唯物辩证法治水,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重新安排灌区河山。例如修建渠道,弃土压田,这是水利建设上的“老规矩”。华国锋同志不但在灌区渠道选线时,本着占山不占土,占土不占田的精神,尽量减少挖压农田,而且在施工时亲自办点,解决弃土占田的问题,并认真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教育民工在施工时弃土上山,平整成梯田、梯土,一次成型。渠成之后,沿渠两岸不见废土、废石。施工中共造田土六千八百多亩,除去修建渠道占用的田土外,还新增耕地面积一千五百多亩。这是水利建设史上的创举。治水和治山是紧密相连的。华国锋同志在修建灌区时,十分重视渠道两岸和附近荒山绿化造林工作。他带领灌区干部,在樟木山亲自栽下了樟树和枫树,改变了樟木山无树木的面貌,为绿化荒山做出了样板。在这个样板带动下,全灌区一百三十二万亩山地,已经绿化九十四万八千余亩,使荒山披上绿装,渠岸树木成行,防止了水土流失,避免了渠道淤塞。通过提水上山,植树造林,使灌区荒地得到开垦。十年来,共开荒十万亩,其中茶园、果园三万五千亩,部分旱土改为水田。华国锋同志抓住治水和其他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正确的办法,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使灌区建设不断出现新面貌。
华国锋同志指挥建设韶山灌区的革命实践,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按照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抓革命、促生产的典范,将永远激励我们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迅速推向前进。“四人帮”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挥舞所谓“唯生产力论”的大棒,破坏生产,破坏革命,妄图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我们一定要最紧密地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彻底揭露、深入批判“四人帮”,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为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