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雷锋精神浇开大寨花——某部九连“学雷锋小组”支援农业学大寨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2-05
第3版()
专栏:

雷锋精神浇开大寨花
——某部九连“学雷锋小组”支援农业学大寨的事迹
沈阳部队某部九连和黑龙江省阿城县玉泉公社矿山四队是邻居。九连的“学雷锋小组”和矿山四队的广大社员,从一九七五年五月起就共同战斗在农业学大寨的第一线。那时,矿山四队刚学习种水稻。有一天,战士陈贵芝和周家桥外出办事回来,路过四队的地头,这两个从江苏稻区来的年青人,发现社员们有些干得不对路。一打听,原来是四队社员为了给国家多做贡献,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把旱田改水田,才开始种水稻。因此,干起来还不太入门。小陈和小周想起雷锋同志在看病回来的路上,不管肚子疼,主动帮一个小学建筑工地推车运砖的事迹,认为自己应该象雷锋那样,主动帮助生产队种好水稻。从此,凡是九连的休息日,四队的水稻田里,就增加了两位“新社员”。他们同社员边干边唠,小周根据家乡的经验,把散播和插秧两种方法做比较,使社员明白散播既不利于水稻分蘖,又不利于田间管理,不如插秧好的道理。这个队就全部改成了插秧。刚开始插秧,许多社员不懂要领,往往秧苗插下去,又浮上来。小陈他们就手把手地教,帮助社员很快掌握了插秧技术。
小周和小陈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生产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夺取农业大丰收上。南方和北方的地理、气候不同,水稻生长的规律不完全一样。为了摸索出当地切实可行的种植经验,小陈和小周向生产队要了一亩地作试验田。他们把七高八低的地整得平平展展,把地里的石头砖块拣得干干净净,又从营房挑来大粪,撒在田里,放水插秧。他们根据北方特点,对株距、行距、每一穴的苗数、水的深浅,以及什么时候施肥、灭虫、除草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实践。他们每天早上三点就下地,干到营房里起床号响,才跑回去出操,从不耽误连队的正常工作。五月北方的早晨,仍然是寒气袭人,水田里冻着冰碴,两个战士光着脚,在田里干,两脚冻红了,冻麻了,毫不在乎。社员见了,又喜欢、又心疼,都要把自己的水靴脱给他俩穿。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五个月的辛勤劳动和精心管理,试验田亩产高达一千二百多斤。水稻丰收了,小陈和小周初步摸到了在寒区种水稻的规律和特点,心里有底了。四队的社员在试验田里,也学到了种植、管理水稻的技术。
正在他们准备来年大干一场,夺取农业大丰收的时候,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了。在华国锋同志“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战斗号召鼓舞下,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在这火红的岁月里,“学雷锋小组”也由原来的两人增加到六人。
在连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学雷锋小组”运用试验田的经验,向生产队提出了一个个合理建议,同他们并肩战斗。
队里土地不平,军民并肩平整土地,把全队八十一块小田连成十一块大田。
四队用的是井水,比较凉,对水稻生长不利。军民并肩挖了八百多米的晒水渠,先把井水抽到渠里,经过日晒,提高水温后再灌入田里。
“学雷锋小组”的同志们帮生产队干了这么多活,却从没有拉下一堂课、一个训练日。
“学雷锋小组”的星期天,就是支援农业学大寨大干的一天。他们坚持这个制度,风吹不动,浪打不摇。雷锋的精神,社员的汗水,滋润着稻苗茁壮成长。可是,正值分蘖时节,严重的旱灾袭来了。连续六十多天滴雨未落,稻田干得裂开了一寸来宽的缝,眼看着葱绿的稻苗一天天变黄了。正在这节骨眼上,“学雷锋小组”的同志们赶来了,他们用脸盆、水桶、饭锅,从营房的水井里打来水,浇到田里。久旱的稻田,一盆水倒下去,很快就渗没了,但是,他们并不气馁,他们一边干,一边鼓励社员说:“大寨人当洪水冲垮了苞米田后,他们没有趴下,而是用手一棵一棵地把苞米扶起来,夺得了好收成。我们也一定能够用脸盆、水桶救活稻苗,夺得好收成。”军民团结战斗,硬是靠脸盆和水桶,战胜了干旱。
这一年,四队水稻亩产平均八百五十斤,跨过了“长江”。年近六旬的周大爷,手捧圆鼓鼓的稻谷,赞叹地说:“今年有这样的好收成,粒粒稻谷都有‘学雷锋小组’的心血、汗水啊!”丰收的喜讯,象长上了翅膀,带着“学雷锋小组”的事迹,传到远庄近屯。生产队写感谢信表扬他们,宣传队演节目歌颂他们,连队党支部也作出了“向‘学雷锋小组’学习”的决定。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