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战斗在反修前哨的一代新人——彩色故事影片《征途》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2-18
第6版()
专栏:

战斗在反修前哨的一代新人
——彩色故事影片《征途》观后
艾克恩
彩色故事影片《征途》,描写了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城市知识青年,遵照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光辉指示,扎根边疆干革命的事迹。影片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真实地写出了地处黑龙江边境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对岸,虎视眈眈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陈兵百万,无理挑衅,派遣间谍特务进行破坏捣乱。内部有错误路线的干扰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面对这场严峻考验,青年们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火红的青春,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一曲“征途万里催战马,鲲鹏展翅飞云天”的高亢战歌。影片中描写的革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趴冰卧雪斗敌人,奋不顾身战大火的情节,是比较感人的。阶级斗争的火焰炼就了这些革命青年,使他们决心“要当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不当资产阶级的殉葬品”。这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影片《征途》塑造的钟卫华,是一个具有崇高革命理想的青年,又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他善于把党的期望、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做到“红色种子任党撒,广阔天地把根扎”。无论对苏修的斗争,还是同暗藏的阶级敌人张山的交锋,无论帮助队长于春保,还是争取战友万莉莉,他都表现了坚定的立场、鲜明的爱憎和旺盛的斗志,从而揭示出他那青春闪光的性格特征。
影片并没有把钟卫华写成完美无缺的“超人”,而是着重写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十分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钟卫华同许多青年人一样,“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他一方面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另一方面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尤其老支书和老贫农关爷爷对他在政治上的培养,劳动上的帮带,生活上的关照,是他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钟卫华的成长告诉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在党的领导和老一辈革命者的带动下,才能尽快地健康地成长起来。这对“四人帮”唆使青年对抗党的领导、反对革命前辈和鄙视工农群众的言行是一个有力的批判。钟卫华这个形象,同“四人帮”恶意捏造的那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反潮流英雄”形成鲜明的对照。
影片对于其他人物也注意了刻画,不过由于受了“四人帮”鼓吹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谬论的影响,着墨不多,使人印象模糊。老支书、老贫农作为青年一代的引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都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钟卫华由于起点很高,性格没有什么发展,因此他的成长也显得单薄。从演员的表演来看,由于缺少生活,有不少地方显得不够真实、感人。整个影片与同名小说相比,没有更多的再创造和提高;小说的一些优点,也没有充分吸取,这是令人感到不满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