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如此“民族接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2-20
第3版()
专栏:

如此“民族接近”
阮欣
苏修在最近发表的“关于十月革命六十周年的决议”中,大肆吹嘘勃列日涅夫集团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其中讲到苏修统治集团是如何忠实贯彻民族政策中的列宁主义原则,说什么苏联“各民族的兄弟友谊和团结得到加强,坚如磐石”,什么“各大小民族在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内的实际平等得到保证”,什么实现了“各民族的进一步全面接近”等等,等等。真是说的比唱的都好听。但是,只要看一看今日苏联民族压迫日益加重的严峻现实,就可以知道苏修完全是瞪着眼睛撒谎。
人们知道,在一九二二年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明确规定,保证“各族人民民族发展的自由”,“保证这个联盟乃是各平等民族的自愿联合”,“保证每个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之权”。但是,苏修统治集团彻底背叛了这个宣言,步步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兼并政策,使俄罗斯民族人口不断猛增,而不少非俄罗斯民族人口不断下降或相对下降。无数事实证明,俄罗斯人口上升很重要的原因是苏修统治集团对非俄罗斯民族强制实行俄罗斯化,其手法是十分卑鄙的。苏修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就借口“新的工业中心的产生”、“天然财富的发现和开发”、“荒地的开垦”,强制进行移民。仅一九六八年和一九六九年期间,苏修就有百分之二点二的居民被迫迁居,由一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而俄罗斯人由“城市到城市”的迁移人口达到百分之二点九,使“各共和国居民成分越来越混杂”。例如,在乌兹别克、摩尔达维亚、土库曼、塔吉克共和国的城市里,俄罗斯族居民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三至百分之三十点四。此外,苏修统治集团还挖空心思地采取一系列行政手段,甚至鼓吹异族通婚来加速俄罗斯化。在拉脱维亚,异族通婚占百分之二十一,在摩尔达维亚和乌克兰城市里,异族通婚占四分之一,在哈萨克共和国农村异族通婚达到百分之十七。在俄罗斯联邦内,异族通婚更为突出,卡列利自治共和国异族通婚达到百分之三十三点二,科米自治共和国达到百分之三十一。苏修御用文人把这种强行俄罗斯化的反动措施,美其名曰“生活国际化”,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在苏修的上述种种措施下,苏修少数民族一个一个地被兼并,不少民族人口一年一年地减少,或相对减少。一九五九年人口统计,苏联有一百十五个民族,到一九七○年则减少到一百零四个民族。在这一百零四个民族中有五个民族人口下降了,其中以卡列利人和莫尔多瓦人下降最为明显。卡列利人,一九二六年有二十四万八千一百人,到一九七○年只有十四万六千一百人,减少了五分之二,而且在这十四万人中间,有五万多人以俄语为本民族语言,这就使卡列利人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一九五六年,赫鲁晓夫就借口卡列利人口下降而把它降为自治共和国,而今人口越来越少,自治共和国地位将很难被保住。莫尔多瓦人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七○年期间,有二十多万人被俄罗斯族同化,而现今的一百二十多万莫尔多瓦人中间,只有百分之十三的莫尔多瓦人操莫尔多瓦语。这完全暴露苏修背叛列宁关于“应当严格规定在加入我们联盟的各民族共和国中使用民族语言”(《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列宁全集》第36卷第633页)的指示,同时也戳穿了苏修所吹嘘的各民族语言得到“全面发展”的谎言。
在苏联,还有不少民族,他们在其共和国里和俄罗斯民族比较起来,所占的比重是相对下降了,而俄罗斯民族所占的比重直线上升。如哈萨克共和国,俄罗斯人已上升到占全体居民的百分之四十六。相反,哈萨克人则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二。乌克兰人、摩尔达维亚人、拉脱维亚人和爱沙尼亚人等在其共和国的人口比重都下降了。这些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苏修所吹嘘的什么苏联各民族繁荣的无耻谰言。
苏修为了掩盖其兼并各非俄罗斯民族的阴谋,大肆宣传各民族“自愿选择俄罗斯语言作为民族间交往和合作的通用语”,各族人民生活的“国际化”、“相互影响”在加强,已出现“苏联人民”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的共同体”。这个所谓“新的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把其他少数民族俄罗斯化的“共同体”。这不就是不打自招地供认,苏修正在兼并各非俄罗斯民族、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建立大俄罗斯帝国吗?这一点,苏联的报刊也直言不讳地承认:“在苏联各民族正在互相同化,民族同化使各加盟共和国特点丧失,而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特征丧失”将导致“各民族在国家法权上的充分融合”。正如恩格斯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书导言》中所指出的:“俄罗斯帝国的真正核心——大俄罗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43页),这就是苏修新沙皇吞并各非俄罗斯民族的险恶用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