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争霸“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2-24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争霸“精神”
最近,美国总统卡特亲自写信给莫斯科的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安·萨哈罗夫,表示“坚定地”支持他所进行的“争取人权”的行动。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当即于二月十七日就此事向美国的代理国务卿哈特曼提出“强烈抗议”,拒绝美国“干涉苏联内政”。
十八日,白宫新闻秘书鲍威尔公开表示,干涉别人内政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美国对苏联国内的“人权运动”“表示关注”是完全以“赫尔辛基协议”为“法律根据”的。
而莫斯科则坚持:“全欧会议最后文件就规定不允许进行这种干涉”,因此,美国是“违反赫尔辛基协议”的。
人们记得,一九七五年秋天,七拼八凑好容易在赫尔辛基开了个所谓“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克里姆林宫立刻把它吹上了天,说什么“赫尔辛基精神”是“和平与合作的曙光”,是“里程碑”,是“和平十诫”……不一而足。
苏修是经常胡诌一种什么“精神”来愚弄人的。早在五十年代,它就胡扯过什么“戴维营精神”。六十年代,它曾搬出过什么“维也纳精神”和“葛拉斯堡罗精神”,七十年代,它又瞎编了个“赫尔辛基精神”,颇有些“精神”病精神!
究竟什么是“赫尔辛基精神”?苏美两家各执一词。美国当权者说“支持人权运动”就是“赫尔辛基精神”的体现;而苏联当权者却指责这是“违反”了“赫尔辛基精神”。
其实,所谓的“赫尔辛基精神”即所谓“缓和精神”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倒是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精神”。请看,正是在所谓“赫尔辛基精神”照耀下,中欧裁军会议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至今连双方现有兵力人数都纠缠不清,哪里还谈得上裁军呢!相反,在“赫尔辛基精神”问世后没有多久,莫斯科就派雇佣兵到安哥拉去捞了一把。至于西方所指望的“增加人员交流”,则正在反其道而行之。去年年底,美国国会研究赫尔辛基会议委员会曾派出专门的考察团,到欧洲十八个国家去调查对所谓“欧安会”文件的执行情况,其结论是:“迄今无显著改变”。现在,这个结论看来需要“改变”一下了。美国新总统刚一上任,莫斯科就下令驱逐一名美国驻苏记者;华盛顿不甘示弱,随即也下令一名苏联驻美记者离开美国,这岂不是
“增加人员交流”方面的“显著改变”吗?纵横捭阖,加紧争夺,这就是苏修所患的“精神病”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