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唐山专区供销合作社 在组织灾民生产自救中的两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28
第2版()
专栏:

  唐山专区供销合作社 在组织灾民生产自救中的两个问题
康伟中
唐山专区自去年十月遭受风灾、水灾后,该区供销合作总社的业务方针便转变为组织灾民生产自救。据二月底统计,共组织区、村合作社九十八个,吸收社员十三万五千八百五十二人;股金折小米一百三十二万三千六百五十八斤。对于扶植灾区群众各种副业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以织布为例:单就玉田、滦南、丰润、乐亭四县来说,就恢复了织布机一万二千余架,占四县全部织布机的百分之三十八。各地合作社在一、二月份共收购土布十二万四千二百四十四匹,每匹布可得利润小米十五斤,灾民可获小米一百八十六万三千六百六十斤。对组织其他各种副业生产,如织席、纺线、熬硝及运输等,都已获得相当成绩。但这些成绩,距离目前该区群众渡过春荒的要求还很远。为进一步组织灾民生产自救,有两个问题是值得研究改进的。
(一)组社和业务结合问题
唐山专区十三个县合作社除二个系新建立者外,其余都是由原冀东国营商店改造过来的。故在改造之初,只习惯于买进卖出的业务经营,而忽视了从经营中组织合作社的工作。如就去年八月份以前滦南一个区合作社来看,业务经营的数字达十七万一千四百四十斤小米,但仅吸收社员六百五十三人,股金六千五百三十斤小米。组社工作和业务经营两者的发展极不平衡,而使生产和分配工作陷于脱节。如滦南县五区合作社今年二月份在以粮换线的方式下,发动群众参加纺线生产,业务开展起来后,却忽视了建立村合作社的基层组织,致使区社陷于裸体跳舞,孤立无援的地步。当大批纺线源源从农村运来区社时,区社干部应接不暇,忙得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而送线的农民等了一两天还不能完成交换手续。结果不仅区社因忙乱不能详细检查成品质量,且浪费了群众许多人力,影响群众生产甚大。同时,有些县社的领导上根本就不重视组社工作,认为合作社只是给群众供给点便宜东西就算完事。如卢龙县合作社所有的组社干部都单搞业务经营,因而自去年十一月份发展一百七十个社员以后,到今年二月底三个月中,没发展一个社员。据二月底统计,该区各级合作社除县社已普遍建立外,区社的建立只占所有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村社只占整个村数的百分之○点六,社员只占全专区人数的百分之三点三。也有个别社对组社工作比较重视,但业务的开展却没有跟得上来,使合作社的建立流于形式。如昌黎县合作社已发展社员两万一千五百二十一名,但没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组织群众搞各种副业生产;合作社仅仅供给群众一些火柴、肥皂等日用品。因此有社员要求退股的现象发生。
唐山专区社的经验证明:唯有使组社工作紧紧地与供销业务相结合,才能充分地发动群众,组织生产,开展供销业务。玉田县社现已创造了比较完整的经验,在当地纺织、织席和运输等原有的副业生产基础上,有重点地结合建立村社或生产小组,加强领导与组织群众生产,不仅发展了二万二千一百九十六名社员,而且真正发动了群众生产自救,使供销业务顺利发展。
(二)经营思想上的两种偏向
唐山专区合作社干部对经营业务在思想上相当普遍的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偏向。该区合作干部,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均为原冀东国营商店的干部,思想上尚存在着单纯营利观点的残余。如去年七月份专区供销总社为了图谋厚利,曾从天津收买大布九百八十匹,运往东北出卖,获利二十二万四千九百余斤小米,但从不计划如何去扶植群众发展纺织生产。该专区社从城市运回大量物资,也很少供给各级社的基层社员(当时实际发展社员也很少),大多数抛售在市场上。此外,还有各社间互相争利的现象。如专区社将各种物品批发给下级社时,须抽百分之十五的利润。下级社感到不如在市场购买来得便宜,因此不少县社到市场购买,影响市场物价。去年十月以后,经上级社指出唐山专区社这种作法,缺乏为群众服务的观点,并提示该社以后的中心任务,是配合灾区生产自救,扶植各种副业生产。但唐山专区各级社的干部对这个精神了解不足,又产生了另一极端——恩赐的非经营的观点。这首先表现在合作社组织群众生产,解决生产资金和原料上,除政府及经济部门作必要和积极的帮助解决外,在贯彻生产自救,依靠与发动群众互助,必需大家想办法做得极不够。干部和群众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依赖思想。根据丰南县六区社的材料证明,全部合作社的活动资金,百分之八十一是由公家支持的。群众对合作社的资金问题漠不关心,影响了合作社的巩固与发展。如乐亭县合作社贷线给灾民织布,由于思想动员不够,群众织布情绪不高,因而影响资金周转。其次,在经营上执行薄利广销的方针亦未认真贯彻。不少地区的合作社在收购产品时存在着狭隘的群众观点,无限度的高价收买群众产品,致使成本提高,影响了产品的销路,大大妨碍了群众继续和扩大再生产,破坏了群众的长远利益。迁安县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该社于今年二月收购当地所产之“三五毛纸”,收购时市价为每件四百斤小米,但合作社提高到六百六十斤,后来又落价到五百七十斤收购。群众看到这种生产利润高,即争相经营,原来搞其他副业生产的也纷纷转入此业。原有造纸业九十八户,突增到一百五十八户。结果,因纸价过高,合作社收购之三百件纸都推销不出,不仅群众生产不能继续,合作社亦积压了资金,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类似的现象,在唐山专区不少的合作社中存在着。有些合作社不管什么都应收购,否则便认为群众观点不强。如乐亭县合作社收购棺材、木杈子、扫帚和破烂的东西等(总社已指示纠正),使资金积压起来,影响扶植其他副业生产。
目前,唐山专区党、政及各级合作社对上述问题已进行检查纠正;在“大家办社”的号召下,唐山专区的合作事业正走上正常发展的途径。
三月十一日于昌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