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诡辩是骗不了人的——苏修的“合股企业”同西方跨国公司是一路货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2-25
第6版()
专栏:

诡辩是骗不了人的
——苏修的“合股企业”同西方跨国公司是一路货色
茅文
跨国公司是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对外进行掠夺和扩张的国际垄断企业。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活动,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它们干的是掠夺、干涉和侵犯主权的勾当。苏修步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后尘,也在积极推广它的跨国公司。为了招摇撞骗,苏修竭力美化它自己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开设的“合股企业”,把这种实际上和西方的跨国公司并无二致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说它是什么“新的生产关系因素的体现者”。
事实完全戳穿了苏修的谎言。苏修的“合股企业”所体现的根本不是什么“新的生产关系”,而是那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剥削与被剥削的旧的国际经济关系。
苏修的“合股企业”的出现,表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渗透,已从提供“援助”、“贷款”的方式发展到直接投资开办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六四年以来,苏修已在十二个发展中国家开办了一批“合股企业”。这种企业从贸易扩展到渔业、运输业、矿业和制造业等重要经济部门。莫斯科牌号的“合股企业”完全是西方跨国公司的翻版。
这种跨国企业,名曰“合股”,实际操纵企业的财政、业务和人事大权的则是苏修的人。而且只要有条件,苏修就毫不客气地鲸吞全部股份。例如,苏修在非洲一个国家开设的一个“合股贸易公司”,苏方一开始即占有股份的百分之五十一,但仍不满足。在合营协议中规定:当任何一方退股时,须优先将股份让给合营的另一方。不久,苏修果然排挤了对方,把“合股企业”变成了它的独股企业。又如,苏修在非洲某国开设的一个“渔业联合公司”,双方各占股份一半,各自拥有渔船五艘。表面上完全平等,但对方的渔船却是苏方作为贷款拨给的。苏修实际掌握着主要的生产资料。象这类企业究竟谁是真正的主人,不是很清楚的吗?
从争夺销售市场和攫取超额利润来看,苏修的“合股企业”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西方跨国公司为了绕过当地国家保护民族经济而设置的关税壁垒,往往就地设厂生产,这样既可独占当地市场,也便于转销他国。苏修也积极效法这种作法。苏修自己就直言不讳地说:“在非洲建立‘合股企业’,是因为与西欧共同市场结合在一起的那些非洲国家”,对苏联商品“不仅规定了高关税,而且还设置了使进行贸易十分困难的许可证制度”。苏修利用它的“合股企业”大量推销商品和陈旧的机器设备,甚至控制当地市场的销售网。苏修声称,它在非洲开设的销售汽车等商品的“合股公司”,“对于推销苏联商品起了重大作用”。它还通过在非洲一个国家开设的“合股贸易公司”,大肆推销苏制肥皂和灯泡,以进口商兼批发商的身份直接分配给零售系统,牟取暴利。
在榨取廉价劳动力方面,苏修的“合股企业”也是很残酷的。非洲一个国家的报纸就曾揭露说,苏修控制的一家“合股贸易公司”获利优厚,而它支付给工人和雇员的工资却是当地同一行业中最低的。
“合股企业”给苏修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是很大的。苏修御用“学者”得意地供认,在第三世界利用“合股企业”,较其它合作方式对苏修“有一系列的优越性”。
列宁早就指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这就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784—785页)新沙皇已把苏联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它具有资本帝国主义所固有的根本经济特征,“合股企业”就是苏修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苏修用这种办法,吮吸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膏血,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阻挠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合股企业”的实质。无论苏修怎样粉饰,它的帝国主义的本质是掩盖不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