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国际分工”新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3-04
第6版()
专栏:

“国际分工”新解
龚常
苏修是最爱唱“国际分工”高调的。在它自命为“一家之长”的“大家庭”里,它借“国际分工”的美名来对东欧进行巧取豪夺。在同第三世界的经济交流中,它也打着“国际分工”的幌子来搜刮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最近,莫斯科出版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杂志,再次鼓吹起“国际分工”的主张来,不过,对象既非东欧,又非第三世界,而是另一个超级大国。
按照这家杂志的说法,苏联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工业”和“发达的农业”的国家,因此苏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国际分工”的潜力。但是,它又抱怨说,在美国,却有一种“势力”反对同苏联“扩大合作”,阻碍“安排两国的信贷—财务关系”,并“力图用各种办法制止尖端设备进入苏联”。经它这么一说,本来对苏美“国际分工”论觉得颇为费解的人,也就茅塞顿开了。原来,苏联要同美国“分工”,无非是想求得美国的“信贷”,弄到美国的“尖端设备”。
苏修之所以大肆宣扬苏美开展“国际分工”,念念不忘的显然是因为这种“分工”对它有利。不信请看过去的一些事实:
一九七二年苏修农业遇到大灾难,老百姓要勒紧裤带过日子。在苏联请求下,美国提供七亿多美元贷款,帮助苏联从美国进口了数千万吨粮食,度过难关。
一九七三年,苏联要搞一座年产十五万辆卡车的卡马汽车工厂,但是缺乏资金、技术。它向美国借了四亿美元贷款,从美国公司输入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使这项工程得以进行。
一九七四年,苏联要在伏尔加河畔建设一座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联合化肥工厂,又向美国政府、私人银行和公司借了巨额贷款,解决了难题。
前几年,苏联要开发西伯利亚地下蕴藏的石油、天然气,苦于没有足够的钻探设备、运输机械和天然气管道,于是又向美国几家天然气公司求援。只是由于工程费用高达八十多亿美元,美国国会终于把这笔巨额贷款卡住了……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苏修对苏美之间的这种“国际分工”,当然是极感兴趣的。通过这样的“分工”,苏联可以到美国去大挖“潜力”,用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来解决苏联的经济困难,以便它去放手扩充军事实力。事情正象美联社一位记者最近指出的,西方国家用它们的贷款和技术每帮助苏联建立一个制造汽车的工厂,就“意味着苏联的钢铁方面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可以不受拘束地在其他地方修建一个制造坦克的工厂”,“而不是制造本会帮助他们生产更多食物的卡车和拖拉机。”其结果是,苏联即使“生产不了它的人民所需要的全部食品和汽车,但是它拥有的坦克却比美国及其盟国多得多。”
对于苏联这种图谋,美国有的人认为不妨加以利用,以便“套住”苏联;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幻想,要求谨防上当。由于贷款太多,要担风险,美国从一九七四年起规定今后四年内美国进出口银行放给苏联的贷款不得超过三亿美元。同时还加紧限制美国有军事价值的尖端技术对苏联出口。当时,苏修曾经老羞成怒,废弃了刚刚签订的美苏贸易条约,并且气势汹汹地表白,什么没有美国的贷款苏联也过得很好啦,什么“别以为我们没有它的技术就不行了”啦,活象寓言里讲的那只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
可是,事隔不久,言犹在耳,苏联却沉不住气,又弹起“苏美合作”、“国际分工”的老调来了。这等于自打嘴巴,说明这个自称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大有所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