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武周山上的“娃娃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3-18
第3版()
专栏:

武周山上的“娃娃队”
编者按:农业学大寨,的确存在一个真学、假学的问题。
学大寨,不能光嘴上说,而要脚踏实地干。武周山上的“娃娃队”是好样的。他们在武周山上闹革命,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在艰苦的地方,创造条件,改天换地。别看他们是个“娃娃队”,他们干的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在风沙弥漫的武周山上,飘扬着一面农业学大寨的红旗——山西省大同市云岗公社知识青年创业队。来到这个火热的战斗集体,满耳是歌声、笑语,满眼是新房、农具。新建的猪场、鸡场、兔窝、羊圈,生机勃勃,一片兴旺景象。看到这些,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山秃岭,野草丛生的穷山洼呢!
这个人称“娃娃队”的知识青年创业队,一九七三年年底建队时,有四十六名女知识青年和一名男知识青年,平均年龄十八岁。他们一年建队,二年自给,三年有贡献。一九七六年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五年翻了一番半,平均亩产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二。除了留下种籽、口粮、饲料和一万斤储备粮外,还向国家交售余粮一万斤。
“娃娃队”所在的党家洼,是个苦寒山区,过去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党家洼,风沙大,种不了庄稼,安不了家。”在这样艰苦的地方,能不能创业,能不能扎根?斗争就从这里开始了。他们刚来不久,社会上有人说:“城市娃住不了苦山洼,创业队创不了业,用不几年就倒塌。”紧接着“四人帮”伸向山西的黑手鼓吹“要做革命派,不当扎根派”的反革命谬论,煽动知识青年回城“造反”。“娃娃队”也来了一个所谓的“干部”,散布什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谁有本事谁进城”。并用招工、升学作诱饵,鼓动青年离队。面对着“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煽动和破坏,“娃娃队”的青年们挺起腰杆往前闯,创社会主义大业不动摇。
正在这个时候,华主席受毛主席、党中央的委托,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创业队党支部带领全队青年一遍又一遍地学习华主席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报告,坚定地向上级党组织表示:“不恋城市景色艳,乐在山村战百年。铁心务农学大寨,笑迎共产主义艳阳天。”他们四次派人到大寨参观学习,明确认识到,真学大寨就要在这个艰苦的地方改造条件,创造条件。
数九寒冬,武周山上风硬天冷。迎着刺骨的寒风,几十名青年开始了改天换地的战斗。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泥土在他们身上抖落。困难大吗?大不过革命青年的志气。开荒没有机械,他们就象大寨人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那样,一镢头一镢头地刨。种地缺水,他们就打石垒坝,修起蓄水池。肥料不足,他们就到山上把荒草皮铲起来造肥,到附近的煤矿刨尿冰积肥。他们把长满沙蓬苦菜,种高粱也长不过膝盖的土地,一块一块地进行改造,撒下种子,施足肥料,夺得了丰收。
他们向土地要粮,还向荒山要宝。把荒山秃坡绿化起来,栽上了苹果树、梨树、葡萄树、杨树。又自己动手盖猪场,盖鸡场,盖羊圈,养猪、养鸡、养羊、养兔,还办起了小工厂,学会自己修理农机具。小小的创业队,以粮为纲,五业俱兴。
创业队党支部书记李世杰,副书记赵丽玲、黄林凤,都是女孩子。她们学习大寨郭凤莲,带领创业队敢斗修正主义,敢批资本主义,敢顶资产阶级歪风邪气。党支部成员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李世杰身体有病,有时外出开会,每年都干三百多天。每年年终分配,干部不要补贴,拿的是二等工分。
真学大寨真扎根,真学大寨培养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如今创业队已有了九十六名知识青年,他们热爱艰苦创业的战斗集体,热爱面貌日新月异的党家洼的每一寸土地,决心扎根山区不动摇,把大寨红旗举得更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