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巴基斯坦的民族经济在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3-23
第5版()
专栏:

巴基斯坦的民族经济在发展
董方
勤劳勇敢的巴基斯坦人民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支援农业的小型工业,在巴基斯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纺织工业的发展最为显著。目前全国棉纺厂已有一百五十多家,拥有约三万台布机和三百多万纱锭,改变了以出口原棉为主的状况,使棉纱、棉布的出口超过了原棉的出口。制糖、火柴、植物油、水泥等产量也有较大增加。巴基斯坦盛产甘蔗,但过去食糖要靠进口。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二十六座糖厂,食糖年产量六十多万吨,达到自给有余。在一九七○——七一年度,巴基斯坦只有两家火柴厂,火柴要大量进口。现在全国有火柴厂近七十家,火柴除自给外,还有少量出口。
巴基斯坦的重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本国工业设备自给能力大大提高。由于塔克西拉重型机械厂于一九七一年建成和塔克西拉铸锻件厂于今年二月正式投产,使巴基斯坦有了自己的重工业基地。布托总理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两座工厂在巴基斯坦工业自力更生方面将起重要作用。”现在这两个工厂不仅能生产压路机、轧钢机、锅炉、天车以及成套的水泥设备和制糖设备,而且还将各式的铸锻毛坯件供应其他机械厂,为制造纺织机、发电机、电动机等机械提供原料。
巴基斯坦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五——七六年度,全国四大农作物中,除棉花因水灾和虫害而减产外,小麦、大米和甘蔗的产量分别都比上年度有较大增长。与此同时,黄麻、油菜等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种植不断扩大。黄麻生产成绩尤为显著。为了改变国家为进口黄麻和黄麻制品支付大量外汇的情况,一九七一年旁遮普省试种黄麻成功后,在其他省份迅速加以扩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四万多英亩,产量超过六万吨,比一九七一——七二年度增加一倍多。
巴基斯坦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争取早日实现粮食自给和农业全面发展。首先是兴修水利。规模巨大的塔贝拉水坝已于去年年底开闸放水。利用印度河水的巴特·费德尔灌溉工程正在扩建。俾路支省南部的胡布水坝也在加紧兴修。全国不少地方还修筑了中小型水坝。政府还鼓励和资助农民打机井和挖坎儿井。目前在全国主要农作物小麦产区,灌溉面积已达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其次是扩大化肥生产,增加化肥施用量。这个国家有丰富的天然气。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厂,目前已建了六座,产量达到三十三万吨。化肥施用量由一九七○——七一年度的二十八万吨,增加到一九七五——七六年度的六十万吨。此外,巴基斯坦政府也很注意培育、推广良种和改善耕作条件。在主要农业区,大都设立了农业研究机构,负责培育新品种,研制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的小型农具,指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和采用新的耕作技术。以上措施,对增强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都起了积极作用。
巴基斯坦工农业生产的稳步前进,为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我们深信,英雄的巴基斯坦人民必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附图片)
国为巴基斯坦卡拉奇达乌德纺织厂印染车间的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