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骗人的“核均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3-23
第6版()
专栏:

骗人的“核均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某部 刘东元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现在都在高谈阔论所谓“限制战略武器”的问题。勃列日涅夫更是装出急不可待的样子,要求苏美双方恢复谈判,早日签订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苏修报刊也说什么,苏美两国的核武器已经达到势均力敌的地步,即使“增加一批批新武器”,“在火箭核均势中未必能带来丝毫真正的军事优势”,意思是再搞核扩军已无必要。
究竟苏修是以保持苏美双方的核均势为满足呢,还是在千方百计争夺核优势?只要摆一摆事实,这个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在六十年代初,苏联核军备是落后于美国的,无论数量或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赫鲁晓夫当年把导弹核武器运进古巴,想对美国进行核讹诈未成,反而被迫灰溜溜地撤出导弹,大丢其脸。从那以后,苏修为了弥补差距,与美帝争霸,就不惜工本,急起直追,乘着美国侵越战争惨败、陷于内外交困的机会,拚命发展自己的导弹核武器。结果,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苏美两国的核力量对比,就起了很大的变化。苏修的洲际导弹从一九六二年的七十五枚猛增到一九七五年的一千六百一十八枚,而美国则从二百九十四枚增到一千零五十四枚。十三年间,苏联的洲际导弹增加了二十多倍,增加的速度比美国快六倍,数量上大大赶过了美国。
在核力量不如美国的时候,苏联是既不愿谈判,更不想“限制”的。一旦情况有了变化,它自以为能同美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时候,它就大谈起“限制”来。苏美两国一九七二年莫斯科会谈和一九七四年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谈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协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达成的。
不过,苏联要“限制”的,不是它自己,而是美国的核力量。协议归协议,苏修这些年来照样大力扩充发展它的核武器。无论在核弹头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核武器运载工具的品种和导弹的机动性方面,它都在大搞特搞,一面研制,一面部署,丝毫也没有放松之意。据西方报刊估计,一九七六年苏联军事开支总额要比美国高出三分之一,用来装备战略武器的费用比美国多一倍。难怪《纽约时报》要说:“苏联正在努力取得对于美国的战略优势”。既然苏修宣扬增加一批批新武器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军事优势”,它为什么还把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核军备竞赛之中,增加一批批新的战略武器呢?它这样拚命发展核武器,不是为了争夺核优势又是为了什么?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这种做法并不新鲜,历史上早已有之。希特勒在三十年代上台之初,为了掩人耳目,麻痹对手,也是假意主张“限制”军备的。一九三五年五月,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公开宣称,“德国政府愿意同意能导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制,特别是适用于侵略的武器”。而一年以后,他的重要军事头目戈林就在秘密讲话中叫嚷,“不可能想象重整军备有任何限度”。法西斯德国当时就是打着“限制”军备的幌子大搞扩军备战,最后把无数的坦克、飞机、潜艇投入侵略战争,蹂躏了整个欧洲。
事隔四十年之后,历史又要重演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今天正在走着希特勒的老路,玩弄希特勒的故伎。他们嘴里讲“裁军”,实际搞扩军;明里主张保持“均势”,暗里却在争夺优势。什么“限制”,全是空谈。谁要是相信苏修会对自己的核武器加以“限制”,谁就必然会象当年对希特勒奉行绥靖政策的人那样,受到历史的嘲弄,到头来自食其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