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领导带头鼓干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3-25
第1版()
专栏:

领导带头鼓干劲
编者按:新安县抗旱的经验,说明了一个真理:困难越大,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抗旱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抗旱快不快,全靠领导带。粉碎了“四人帮”,广大群众的革命干劲空前高涨,这是战胜旱灾的力量源泉。只要认真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抗旱如救火,特别是战胜春旱,时间紧,任务重。既要保夏粮丰收,又要保秋粮播种,时间错过,一误就是一年。希望那些条件差、水源缺的地方,象新安县那样,克服畏难情绪和靠天思想,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夺取抗旱斗争的胜利。
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的新安县,水源奇缺,十年九旱。去年九月以来,全县未降雨雪,河水断流,部分塘库干枯,小麦生长受到严重威胁。部分干部群众面对这个历史上少有的严重春旱,产生了畏难情绪。
中共新安县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既充分估计由于严重干旱而造成的重重困难,又正确认识揪出“四人帮”之后的有利条件,鼓舞大家战胜严重干旱的信心和决心。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抗旱斗争第一线,不断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经验,推动抗旱斗争。石寺公社李村大队,是全县水利条件最困难的大队。县委副书记黄金贵同志亲自带领这个大队的干部,深入发动群众找水源,认真总结当地老农过去滴水归田、抗旱保苗的好经验。全大队男女老少齐动员,车拉人担,苦干六天,利用原来只能浇麦五百亩的水源,实际浇麦一千二百多亩,其中担水点浇四百多亩。全大队一、二类麦苗增多了,大大增强了社员群众抗旱保丰收的信心。县委及时推广李村大队经验,全县动员七十多部拖拉机和汽车,四千辆架子车,四万多对水桶,向山区和丘陵区送水,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抗旱浇麦。
在抗旱斗争中,县委还及时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滴水归田、节约用水的经验。在水源缺少的山丘地区,推广了提水上岗,利用自然压力进行喷灌的方法,不少社、队土法上马,利用废铁片或竹竿自制喷头,不仅解决山岭土地坎坷不平无法灌溉的困难,而且能小水大用,浇水匀,避免土地板结,有利麦苗生长。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延伸渠道和抓紧抢修渡槽和虹吸等引水过沟的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各社、队对原有的井、渠、塘、库也都加强管理,建立和健全用水制度,力争做到人歇水不停,日夜轮灌,水尽其用。由于领导重视,群众发动充分,节约用水的经验得到认真推广,全县已浇麦十五万多亩,一、二类麦田已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四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目前,中共新安县委正进一步发动全县干部和群众,从最坏处着想,充分估计干旱可能持续发展的严重困难,全面安排抗旱浇麦和春耕备播工作,扎扎实实制订抗旱夺丰收的有效措施,努力夺取革命和生产的新胜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