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深切地怀念敬爱的董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4-02
第2版()
专栏:

深切地怀念敬爱的董老
舒怀
一九七五年三月五日,董必武同志度过了他的最后一个诞辰。这一天,他虽然由于病势沉重,粒米未进,但还是抖擞精神与病魔搏斗,写了他最后一篇诗作《九十初度》。他用气势磅礴的诗句,总结了自己为革命英勇奋战的一生;他以对革命的坚定信心勉励后一代:只要坚信马列主义,胜利必然属于人民。
我们敬爱的董必武同志,为了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早在二十世纪初叶,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他在斗争中找到了马列主义,积极地参加了创建党的活动,一九二一年同毛主席一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六十多年来的亲身经历,他深刻体会到,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他深切认识到,毛主席是我党最善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杰出领袖。他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不管国际、国内的斗争多么残酷激烈,党内路线斗争多么曲折复杂,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尽管他未能生活到今天,和我们一起分享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喜悦,但是他早已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会在自己的新的领袖率领下,“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尽管当时党和“四人帮”的激烈斗争还没有充分揭开,但是,他在《九十初度》这首诗中,预言了我国革命今日的伟大胜利,也预言了未来的共产主义事业的辉煌胜利。正如一九七○年八月,他在庐山参加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时所写的题为《即事》的一首七绝,预告了反党野心家、阴谋家林彪、陈伯达必然覆亡,党和人民必然胜利一样。那首诗的全文是:
山中连日雨阴沉,秋肃为功动鬼神。
午后云开红日出,林间暖入晚晴新。
他向人们指出:党内出现激烈的路线斗争,出现一小撮坏人,正如同乌云遮日,阴雨绵绵,是自然界司空见惯的事;而云开日出,阳光普照,换来一个晴朗、温暖的新天,更是革命斗争的必然规律。
在“九·一三”事件前后,董老还写过一些诗,无情鞭挞反党分子林彪、陈伯达一伙。其中有一首是:
盗名欺世小爬虫,以假充真变色龙。
日照原形终毕露,岿然牯岭孰能冲?
由于重病,敬爱的董老没有来得及用他犀利的诗笔向万恶的“四人帮”投枪猛刺。这怎能不引起革命人民对他老人家的深切怀念啊!
五篇六本相连读,学习当如卒过河。
这是一九七二年董老八十七岁时写的一首述怀诗的最后两句。凡是常常接触董老的同志,都亲眼看到他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钻研精神,确实如这两句诗所描述,象过河小卒一样勇往直前。
董老曾说过:共产党员必须为人民的事业学习,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这就是说,不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弄通自己的思想,是每个党员不可推诿的一种职责。这就是说,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骄傲自满,不求进步,就是对革命事业不负责任的态度。为什么董老能象一个过河小卒一样拚命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为革命为人民而学习,就是推动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动力。
一九七四年冬天,董老在病中指导他身边的秘书、公务人员和他一起重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他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可以互相监督。他忍受着病痛学完了第一卷和第二卷,还指示公务员同志把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全文抄录。他说: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又能练习写字,提高文化水平。直到他病危时,自己已经举不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样重的书,看不成了,还请同志们读给他听,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学习马列不止。
董老曾谈到读马列著作不要怕困难。他说:如果读不懂,就记下来,请教别人,多读几遍,一遍不懂,再读可能就懂了。他教诲子女说:学问学问,问是学的不可缺的要件,有可以请教的人,就向他请教。在学习过程中,他从不耻于向其他人、以至向年轻人请教。
有一次,董老在回忆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情况时,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党很幸运。毛主席不仅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而且当选为中央委员会的委员。毛主席领导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党在各个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按照毛泽东思想制定的。这就奠定了我党是一个真正马列主义政党的基础。这是最宝贵的一点,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一点。董老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忠心耿耿,始终不渝。他引为自豪的是:他一生拥护毛主席,从未站到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对立面。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说:他之所以一辈子没有犯过特别重大的错误,就是因为他从来都是拥护毛主席的。他认为自己是毛主席的一个学生,自觉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从中吸取革命精神,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亲自动手摘抄毛主席的语录,他还为夫人何连芝同志抄录了一百条毛主席语录。抄毕,他写了一首诗赠给她:
百条语录见精神,革命箴言字字新。
反复诵歌基础奠,用之不尽保终身。
他在给儿女写信时,总是反复嘱咐他们“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告诉他们“遇到问题,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学习毛选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他常常推荐毛主席的一些文章给他们看,有时还向他们介绍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情况。
董老生前非常钦佩雷锋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光辉事迹。他非常爱读《雷锋日记》,而且常以雷锋勉励自己。一九六三年二月他写诗称赞雷锋同志: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唯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
所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在他八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恰逢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十周年。他再一次以学习雷锋同志来勉励自己,写诗说:
向雷锋同志学习,十年前已示南针。
余生有几无须虑,日记重翻读用心。
在打倒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司令部以后,到四届人大召开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党决定董老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职务。他却感到自己为革命没有做什么新的贡献,曾写过一首这样的诗:
新功未建惭高座,老本无多啃早完。
如驽马将长恋栈,得栖梧意学鸣鸾。
在这里他把自己比作一匹劣马,对党的安排感到惭愧不已。他曾请求取消他专用的汽车,不必配备专职的秘书,将身边的工作人员减少到最少的、不可再减的程度。他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品德,同那伙自封为“正确路线的代表”、“文化大革命的旗手”、“马列主义的理论家”、“响当当的革命左派”等等,拚命争名要权夺位,进而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坏蛋们对比,不正表现出鲲鹏和苍蝇、高山和粪土的天壤之别吗?
董老不仅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他还不止一次教导身边工作的同志们,用“是否把革命的需要看成是个人的需要,是否全不考虑个人得失”当作一把尺子,来检验自己是否确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当他的在大学读书的长子写信报告在校内报名申请长期下放,征求父母的意见时,他回信欣然表示同意。他在信中说:“你希望我们提意见,我同意你报名愿意下放,也同意你自愿下放到的地方。如果再要问还有什么意见的话,那就是领导上决定下放你到什么地方去,你就愉快地踊跃地到什么地方去。”
这就是敬爱的董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一九五九年八月,敬爱的董老给当时的《中学生》杂志题了一首诗,勉励中学生要利用时间,刻苦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热爱劳动,锻炼身体,老老实实学好一种本领,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他写道: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他教育青少年珍惜的不是“寸阴”,不是“分阴”,而是“秒阴”,在学习上要做到秒阴必争。
凡是了解董老如何抓紧分秒时间,为革命勤奋学习,几十年如一日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衷心敬仰钦佩的。除掉参加会议、接待客人、外出活动等办公时间以及有时晚上看看电影、电视以外,董老把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老人睡眠较少,夜里要醒几次,醒时也要看书学习。有一位照顾董老生活多年的公务员同志说:“董老的学习就是休息,董老的休息就是学习。”没有公事处理的时候,他无时不在学习。而且是全神专注,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不喊他,他常常想不到要去吃饭和睡觉。
董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博。他每天要读文件和报纸,读报纸还常常做摘记。此外,举凡历史、哲学、文学、外语、书法,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他都下功夫钻研。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他在给子女的一封信中说:“我这次离京是养病,每天除看地方报纸和《人民日报》外,写寸楷六十四个,小楷一百四十四个,……总不让日子白白地过去。”他写的字,苍劲有力,正是他日积月累下苦功的结果。
董老的知识非常渊博,这也是他一生刻苦勤奋学习的必然结果。他对一些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的博闻强记,有时甚至使一些做专业工作的人和年轻人都感到惊讶。
董老不满足于读马列著作的译文,一直非常重视外文的学习。他认为外国语文是武器和工具,借助它可以更好地为革命为人民多做工作。他在青年时期学过英语,去过日本,也粗通日语。他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二年在苏联学习时,主要是用英语学习,当他刚刚开始学习俄文时,党中央就命他回国了。俄文没有学到,他深引为不足。一九五一年秋,他已达六十六岁的高龄,又重新开始学习俄文。当时有同志看他年纪那么大,工作那么忙,怀疑他能不能学得下去。董老却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为了革命需要,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这样一直坚持学了十几年。由于持之以恒,终于达到能阅读一般政治文章的水平。
一九六九年春天,八十四岁高龄的董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坚决把自己的小儿子良翮送到河北晋县农村去务农。良翮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已经八年了。
董老有二子一女。由于几十年为革命事业东奔西走,又长期处在战争环境,较少能过安定的家庭生活,董老五十四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小儿子良翮降生时,董老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老来得子,他对良翮的钟爱自不必说。但他在送子务农的过程中,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共产主义战士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无产阶级的高贵品质,表现了对子女从政治上最大的爱护和关怀,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一九六九年四月,良翮下乡临行时,董老题词谆谆嘱咐他:到晋县去,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政治挂帅,要努力生产,要作一个好农民,要为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努力奋斗。
良翮下乡后,董老不时请良翮所在生产大队的同志们到北京来,向他们了解良翮在农村各方面的表现,请他们多讲他的缺点,以便对良翮及时进行帮助。
一九七○年十二月,良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又担任了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董老写信告诫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
一九七二年,当良翮的小儿子咿呀学语的时候,董老给小孙孙写了一首诗。诗的最后几句说:
父母在晋县,农忙事田亩,
望尔速长大,协作左右手。
吾意亦云然,世为农人好。
孙身颇茁壮,无逸符大造。
董老语重心长地希望小孙孙将来长大也走良翮的路,为消灭三大差别,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董老临终前关于良翮的事对何连芝同志讲的话。他说:“良翮是晋县的人,不是北京的人了。他的事要由晋县组织上去安排,我们不必多操心了。”这是他对良翮在农村广阔天地继续革命,继续战斗下去的殷切期望。
敬爱的董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两年了。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象巍峨的高山,象参天的劲松,永远矗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最紧密地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