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访姆普利平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4-07
第5版()
专栏:毛里塔尼亚通讯

访姆普利平原
三月初,正是毛里塔尼亚南部姆普利平原水稻收割时节,平原上一片丰收欢乐的气氛。
连续第七个丰收年
姆普利国营农场的仓库和晒谷场都堆满了金黄色稻谷。当我们来到这里参观的时候,听到农场职工们在谈论今年的丰收。他们说,今年是姆普利平原连续第七个水稻丰收年。农场的六百一十公顷水稻平均每公顷收获稻谷四点一五吨。这是经过辛勤劳动、战胜各种灾害才取得的结果。农场有些田块因泛碱为害,常使稻苗瘦弱,职工们就抢在雨季前趁盐碱还未泛到地面上就播种,或者深播到没有盐碱的土层里,这样克服了泛碱对稻苗生长的影响。职工们还及时喷洒农药,防止了水稻螟为害,适时地进行灌溉和施肥,保证了水稻的茁壮成长。
记者还访问了平原上十九个农业集体组织,那里的农民也为用汗水换来的好收成感到非常喜悦。十九个农业集体组织种植的二百七十六公顷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四点零八八吨,其中有一公顷半的产量高达十二吨以上。农民们除了做好适时灌水、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外,在收割时也艰苦劳动,抓紧抢收和脱粒。他们告诉记者说:去年有些农业集体组织因为等待国营农场收割完毕后用机器来支援,收割的稻谷没有及时脱粒,结果损失了大量粮食,鸟吃鼠偷,使每公顷产量平均减少了半吨多。今年他们汲取了这一教训,自力更生,边收边打。在收获时节,十九个农业集体组织的二十八台脚踏打谷机日夜转动,同时许多人用棍棒敲打脱粒。为了抢收,人们搭起帐篷,吃在田头,睡在田头。就这样,农业集体组织的农民今年获得了丰产又丰收。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姆普利平原的水稻连续七年,包括西非地区遭到特别严重的旱灾的一九七三年,都获得了好收成。当地人们说,这主要是因为农场职工和农业集体组织的农民在政府帮助下进行了农田基本建设,为抗旱防涝创造了有利条件。姆普利本来是一片荒原。从一九六八年以来,在那里共开垦了九百多公顷稻田,修建了一座每秒钟能抽水五立方米的扬水站,修筑防洪大堤一万二千六百米,挖掘各种渠道十五万八千多米。这样,块块稻田都通有渠道,要灌能灌,要排能排,旱涝保收。
毛里塔尼亚政府还在姆普利平原上成立了一个机械化土地开发小组。记者访问时,看到人们正在驾驶着拖拉机、推土机、挖土机开垦稻田,挖掘渠道。现在这个小组每年开垦稻田八十公顷左右。全部开垦计划完成后,姆普利平原上的稻田面积将达到约两千公顷,稻谷年产量可达一万吨,这将使毛里塔尼亚大大减少大米进口。
在扬水站扩建工地上,焊光闪闪,机声隆隆:毛里塔尼亚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浇灌混凝土涵管和其他劳动。扬水站扩建工程于一九七六年四月动工,现已完成大约一半。全部完工后,扬水站的抽水能力将提高到每秒钟八点八五立方米。那时不仅能使两千公顷稻田都得到灌溉,而且抽水排水可以同时进行,还便于彻底治碱,从而进一步保证平原的水稻将有更好的收成。
“中毛友谊七四号”
在姆普利国营农场的展览室里,记者看到一种秆粗、穗大、籽粒饱满的稻种标本,人们称它为“中毛友谊七四号”良种。这是在一九七四年初由农场的中国和毛里塔尼亚两国农业技术人员共同培植的一种适应毛里塔尼亚自然条件的天然杂交优良品种。它还具有抗病力强、抗倒伏等优点。一九七六——七七年度扩大试种的结果是,使用这种品种比其他品种增产四成多。
除改良品种的试验外,毛、中两国农业技术人员还进行了施肥量、施肥种类、种植密度和不同播种期的几种对比试验以及防治碱化的试验。通过这些科学试验,水稻产量不断提高,毛里塔尼亚的农业技术人员也迅速成长起来。
农场的毛、中两国技术人员还共同制造了一种电动选种机。这台选种机共有一百多个零件,其中除一部库存的小马达和一张从市场上买来的筛片外,都是由毛、中两国技术人员从废旧材料里挑拣出来或自己动手制造的。这台崭新的电动选种机是仅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制造出来的。经过试用和检查,这台机器选种质量好,工效高,浪费少。它被毛里塔尼亚工人和技术人员喜爱地称为中、毛两国人员合作的宝贵成果。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姆普利国营农场的技术人员向农民传授使用脱粒机技术。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