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苏印“生产合作”的真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4-12
第5版()
专栏:

苏印“生产合作”的真相
雅飞
在印度和苏联的经济关系中,所谓“生产合作”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苏修一再宣扬它同印度搞的“生产合作”,是印苏“友谊”的体现。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这里就此略作分析。
长期以来,苏修通过经济“援助”,从印度掠夺大量原料和廉价产品,并力图控制印度的经济。为了更多地榨取印度人民的血汗,苏修提出“生产合作”这个剥削印度的新形式。
苏修在印度搞的“生产合作”,一般是由苏联以“援助”的名义提供机器设备和技术,在印度建立工厂,按照苏联规定的规格、品种和数量进行生产,产品以规定价格卖给苏联,作为偿还“援”款。一九七○年二月的苏印会谈记录中,第一次明文规定苏联在重型机器制造和采矿机械方面与印度进行“生产合作”。一九七三年二月苏印经济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签订的议定书,规定印度某些国营企业项目(包括钢铁、机器制造、石油和采矿等工业)为供应苏联市场而进行生产,苏联则为购买苏援企业的“过剩产品”而承担责任。此后,苏印之间提出了七个项目的“生产合作”计划。一九七六年四月签订的议定书,规定更进一步扩大苏印“生产合作”的项目和范围。一九七六年六月发表的《进一步发展苏联和印度友好合作宣言》强调,“双方将致力于全力扩大两国的生产协作,特别是在有色冶金工业、纺织工业、电子工业、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部门中的生产协作。”这样,苏印间的“生产合作”范围扩大到了更多的经济部门。
在苏印“生产合作”名义下开设的这种工厂,完全是按照苏修的需要而建立的,实际上成了苏修的加工厂,因为这些工厂的生产只是为了向苏联出口,以产品偿还苏联的债务。人所共知,苏修向印度出口的商品价格通常要比国际市场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从印度购买的产品价格则往往比市场价格低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苏修靠这样一进一出,大获暴利。苏修还利用这些商品搞转口贸易,获得外汇。苏修就是这样利用这种形式变本加厉地掠夺印度的原料和资源,剥削印度的廉价劳动力。这种“新形式”实际上是苏修在东欧国家搞的所谓“国际分工”、“生产专业化”的翻版。印度一些人士早就指出,苏联“正扭着印度的胳膊推行象一些东欧国家那样进行的‘专业化’工厂”。
苏印“生产合作”的另一种方式,是苏联通过直接投资的方法与印度资本开办所谓“合股企业”。苏修报刊曾经吹嘘说,这种“合股企业”是苏联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的新形式”,要求把它“提到首位”加以推广。一九七三年十一月成立的印苏拖拉机厂就是由全苏拖拉机出口公司与印度资本合办的。据外电报道,苏联方面曾向印度政府提出一份同印度私营经济“合作”的清单,上面开列了可以与印度私营经济“合作”的五十八个工业项目。这种“合股企业”是苏修直接向印度输出生产资本、掠夺印度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榨取最大限度利润的一种手段,同西方垄断资本搞的跨国公司本质上是一样的货色。
苏印“生产合作”的又一种方式是由印度向苏修在第三国“援建”的工程项目提供机器设备。一九七六年四月的苏印经济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议定书就规定,“由印度为苏联在第三国中‘援建的工程提供机械’与民用建设项目”。据《印度时报》报道,苏修至少在二十二个国家里建设炼钢厂,在这些项目的土木工程中,人力不足,因而依靠印度在这方面起到补充作用。对印度供应第三国工程的机械设备,苏修都规定了具体的要求,苏修的有关人员曾一再亲自到印度“了解”情况,促进供货计划的实现。苏修就是这样利用印度的人力和物力,合伙建立跨国企业,达到它既掠夺第三国,又剥削印度的双重目的。
勃列日涅夫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访印时,向印度人民说,苏印“生产合作”“要以我们两国的合作与分工和互相补充我们的经济潜力为基础”。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用印度的资源和劳力来“补充”苏联的不足,要印度帮它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扩张。
苏修通过“生产合作”和其他手段盘剥、掠夺印度的行径,从反面教育了印度人民,使他们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帝国主义的本性。《印度快报》就苏印“生产合作”发表评论说:“在苏联的策划中,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想要把印度的工业发展计划剪裁得适合于苏联的贸易剩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直在强烈谋求把印度的工业发展拴在苏联的技术上”。印度舆论指出,对于苏联的这一套,必须“十分小心谨慎”。这说明,苏修对印度的掠夺、剥削和控制,是很不得人心的;苏修想用高唱“友谊”“合作”来掩盖它的新殖民主义的面目,完全是徒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