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并肩战斗在敏奈利亚湖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4-22
第5版()
专栏:斯里兰卡通讯

并肩战斗在敏奈利亚湖畔
从科伦坡驱车向东北方向行驶一百二十多英里,便到了斯里兰卡著名的古都波洛纳鲁瓦和风景秀丽的敏奈利亚湖。正在建设中的敏奈利亚棉纺厂就座落在依山傍水、山丘环抱的热带丛林之中。
这个棉纺厂是根据斯、中两国政府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由两国合作修建的。从一九七六年四月三十日奠基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主要厂房、车间、办公楼的土建工程已初具规模。这是斯里兰卡工人、技术人员和参加施工的军队官兵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斯、中两国友好合作的又一成果。
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对这个棉纺厂的建设非常重视,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亲自奠基。在奠基仪式后,她亲切地接见了中国技术组全体成员,并指示当地负责人挑选最好的香蕉树和木瓜种子,种在中国朋友住处的庭院内。如今,这些香蕉和木瓜树已根深叶茂,果实累累。
这个厂的全部土建工程是由斯里兰卡工程兵承担的。斯里兰卡纺织公司同施工部队密切配合,地方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陆军司令阿蒂加拉中将曾两次到工地视察。计划经济事务部、纺织公司、波洛纳鲁瓦地区的领导人和官员,经常到工地了解工程进度,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健康和生活。
斯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劳动,共同研究施工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肩战斗,互相学习。斯里兰卡是一个炎热的赤道国家。开始施工的时候,工人们顶着烈日,有的驾驶推土机,有的手执铁铲,在一片未开发的灌木丘陵中开荒垦地。他们不怕酷热和风沙,不顾倾盆大雨,清除树根,推走乱石,克服重重困难,垫平了方圆四公顷的土地。在施工中,两国工人互相关心安全,大家合力抬木头,一起架钢梁,汗往一处流,劲往一处使。斯里兰卡技术人员在吊库房钢架和钢梁时,方法比较好,中国技术人员就向他们学习。在拉直钢筋时,中国技术人员自己动手,制造工具,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受到斯里兰卡工人的欢迎。
第一次参加工业建设的附近农民,在建筑工地上刻苦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各种技术,成了熟练的电工、水暖工、电焊工、泥瓦工、油漆工。有的已能使用测平仪,有的还能按照图纸独立操作。一批农民出身的技术工人正在迅速成长起来。
在学习当地语言方面,斯里兰卡工人是中国朋友的老师。中国技术人员不懂僧伽罗语,安排工作、交流思想都很困难。斯里兰卡工人就反复、耐心地教他们。开始时,大家只能用打手势;现在,中国技术人员和斯里兰卡工人已能用僧伽罗语的简单词汇交谈。他们用共同的语言,增进相互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共同的劳动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去年十一月,一些中国技术人员突然得了流行性感冒。斯里兰卡医生不辞劳苦地给病人诊治。曾经在中国学习的医生维马拉塞纳,白天在医院上班,夜里守候在中国病员身旁。斯里兰卡工人们一批一批地前来探望,问寒问暖,希望他们早日恢复健康。一天夜里,一位中国译员得了急性肠炎。碰巧当时工地上没有车辆和医生。大家正在着急的时候,驻在附近的工程兵部队闻讯派来车辆,把病人送到县医院。接着,工程兵的军官、纺织公司的官员和正在当地开会的计划部副部长拉特尼,都赶到医院来看望病人。斯里兰卡朋友热情关怀,使中国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斯里兰卡朋友非常担心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不适应热带气候,常常问:“热不热?累不累?”有一次,一位老工人笑着对中国朋友朗诵了一首诗:
“兰卡骄阳头上挂,
温度多高咱不怕,
斯中工人汗水流,
共同浇灌友谊花。”
这首诗表达了两国朋友互相鼓舞、互相勉励的亲切感情。
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对斯里兰卡朋友也很关心爱护。一位斯里兰卡工人使用的气焊枪出了事故,氧气、乙炔燃烧起来,中国工人立即前去抢救,避免了氧气爆炸的危险。在熬沥青时,突然起火,中国技术人员抢在前面,扑灭了燃烧的沥青。
一位斯里兰卡工地负责人奉调离开工地前,特意拿了照相机与中国朋友合影留念。他说:“我要把这些照片保存起来,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看,让他们知道我们斯、中两国技术人员在一起进行过很好的合作,斯中人民要永远友好下去!”
中国技术人员每当想到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支持、帮助、关怀和鼓励,想到两国朋友在并肩战斗、互相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真诚友谊时,心情总是很难平静。他们决心同斯里兰卡工人、技术人员更紧密地合作,为早日建成敏奈利亚棉纺厂而努力工作。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在斯里兰卡敏奈利亚棉纺厂的建设工地上,斯中两国技术人员在一起劳动。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