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工厂在发展 友谊在增进——访问缅甸密铁拉纺织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5-10
第6版()
专栏:缅甸通讯

工厂在发展 友谊在增进
——访问缅甸密铁拉纺织厂
每当谈起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人们不禁想到缅甸著名的密铁拉纺织厂。中缅两国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一起劳动,共同建设工厂,度过了十几个难忘的年头。
密铁拉纺织厂自一九六七年建厂以来,生产稳定,产量逐年增加,每年生产的大批棉布、棉纱运销缅甸各地。这个厂还为缅甸培养了许多技术人员。为了增加纺织品的生产,一九七四年密铁拉纺织厂开始扩建。如今,第一期扩建工程已经竣工。老厂、新厂并排耸立。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们是“姐妹厂”,是中缅“胞波”情谊不断巩固和发展的生动见证。
一九七四年九月,中国技术组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工人徐路家第二次来到密铁拉市。一天,他在去工地的路上忽然听到背后有人亲切地喊他。他转身一看,一位缅甸青年女工已跑到他面前,紧握着老徐的手说:“徐伯伯,您好!”原来,在八年前,这位女工曾与徐师傅同在一个车间工作。一个酷热的下午,她突然中暑晕倒在车间里。在场的徐师傅立即将她扶到通风的地方,很快地请来了医生。整整一个下午,老徐一直守在病人身旁参加护理。傍晚时,徐师傅又为她端来了可口的饭菜,在她身体恢复正常时亲自护送她回家。从此,这位缅甸青年女工便亲切地称呼老徐为“徐伯伯”。
一九七五年底,正当扩建工程进入紧张的安装阶段,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老徐不幸右脚被砸伤。徐师傅受伤的消息传到了车间。许多缅甸朋友关切地来看望他并很快把他送入医院。医生、护士迅速地为他作了手术并组织了昼夜值班护理。许多与老徐素不相识的缅甸朋友,也纷纷前来医院慰问。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来到老徐的病床边,详细地介绍她儿子脚部受重伤后治愈的经过,并热情鼓励中国朋友安心养伤,早日恢复健康。在缅甸朋友的精心治疗和照料下,老徐的伤情迅速好转,这段经历使他难忘。
一九六六年参加建设密铁拉纺织厂的缅甸工人尼尼在建厂中,同许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好朋友。当他结婚时,特别邀请中国朋友到家里作客。一九七五年初,尼尼听到中国朋友再次来到密铁拉的消息,便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来看望中国朋友。他的两个孩子用汉语亲昵地说:“叔叔好!”尼尼兴奋地解释说,孩子们虽然没有见过中国叔叔,但他们从小就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叔叔的事迹。因此,早就学会用汉语叫“叔叔”了。
一九七六年四月,密铁拉纺织厂第一期扩建工程提前竣工。随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回国日期的临近,每天晚上,都有缅甸朋友携着家人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住所与中国朋友话别,直到深夜还不愿分离。工厂各车间的缅甸工人举行了好几次茶话会招待中国朋友。一些缅甸朋友还情不自禁地唱起十年前学会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中国歌曲。怎样才能送给中国朋友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呢?缅甸朋友决定把具有缅甸民族特色的挂包送给他们。在中国朋友回国前的一周时间里,一些缅甸女工白天上班,晚上在灯下一针一线地在送给中国朋友的挂包上绣起了北京天安门和曼德勒皇城的图案。挂包两面还分别绣上每个中国朋友的中文和缅文名字。当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接受这一珍贵礼物的时候,十分感动地说,这不是一只普通的挂包,而是缅甸工人对中国工人的诚挚感情的象征。
不久前,正当缅甸人民欢度传统的泼水节的时候,中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第三次来到密铁拉市,同缅甸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开始进行纺织厂的第二期扩建工程,继续亲密的合作。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缅甸密铁拉纺织厂的女工在工作。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