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祝革命历史京剧《逼上梁山》重上舞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6-04
第4版()
专栏:

祝革命历史京剧《逼上梁山》重上舞台
金紫光
为了纪念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北京市京剧团选演了革命历史京剧《逼上梁山》延安演出本的三场戏:《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和《造反上梁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逼上梁山》是在《讲话》发表后一年,在延安诞生的第一个成功的革命京剧。它是在《讲话》光辉思想的哺育下,在党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产生的。记得在《讲话》发表后,延安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纷纷深入工农兵生活,向工农兵学习,并把在群众中学到的民间秧歌,改造发展成为新型的秧歌剧。后来又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延安开展了一个文艺大普及的群众性秧歌运动。当时延安中央党校的同志们,在参加秧歌活动中得到一个启发,认为象秧歌那样的民间旧艺术,到了革命者手里就能改造成为崭新的革命艺术,那么,对旧剧为什么不能改革呢?大家重温毛主席在《讲话》中的教导:“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大家的信心提高了,就在一九四三年秋季,中央党校的同志们在业余的文艺普及活动中,对古老的京剧艺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革新尝试,编演了这部新历史剧《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取材于《水浒传》第六回到第十回中有关林冲的故事,和北宋末年有关的历史资料。还参考了有关林冲的一些戏曲作品,如明嘉靖年间李开先的《宝剑记》,万历年间陈与郊的《灵宝刀》,以及民国初年杨小楼的《英雄血泪图》(即《野猪林》)等。过去所有表现林冲故事的文艺作品,都是着重描写林冲的个人遭遇,没有或者很少反映北宋末年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的历史情况。《逼上梁山》与过去这些作品不同。它是在毛主席的《讲话》的光辉旗帜指引下,在延安的整风运动的思想基础上,沿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把林冲的故事和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的革命历史京剧。它在表现这个从统治阶级营垒中分化出来的禁军教头林冲的慷慨悲歌的辛酸历史的同时,也突出表现了北宋末年民不聊生、民变蜂起的社会动态和革命风貌。在全剧中,围绕着林冲的故事线索,展现了一场广大人民群众与反动统治者间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在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下,统治阶级内部起了分化。一直对反动封建王朝抱有幻想的禁军教头林冲,在屡遭迫害,又屡次得到人民群众的教育帮助后,终于激发了强烈的思想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场戏中,林冲的内心矛盾达到了顶点,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在《火烧草料场》这场戏中,林冲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最后一逼,终于采取革命行动,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一同造了宋室封建王朝的反,投奔农民起义军根据地之一的梁山泊。
《逼上梁山》的剧本初稿完成于一九四三年九月。十月初开排,十一月试演,十二月正式公演。当时参加创作与演出的人员,大部分是中央党校的党政军和文化工作干部,还有部分工人和八路军战士。这样的以业余文艺活动形式出现的演出,在延安的文艺大普及的群众运动中,是个普遍现象。一九四四年元旦演出期间,伟大领袖毛主席(当时兼任中央党校的校长)曾两次亲临党校大礼堂观看演出,并亲自审阅了此剧的演出本。在元月九日毛主席第二次观看演出后,当夜即亲笔给剧作者和导演写了一封指示信,即著名的《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毛主席在信中说:
“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同志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
又说:“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的手书,对我们全体演职员工是最大的鼓励与鞭策。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又发挥集体的力量,对剧本和演出进一步做了修改,在广大观众中继续进行了实验演出,并吸取观众的意见,反复进行加工。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终于把在封建社会成长起来的古老的京剧艺术,在新的基础上改造发展成为适合新社会人民需要的革命艺术。
回想在毛主席的《讲话》发表以前,延安文艺界对京剧革命的重视是很不够的。京剧这一古老的剧种,的确有丰富的艺术遗产,在祖国的许多地区都很流行,有相当大的群众基础。但它在新社会究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需不需要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大家看法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两种主要的偏向,对京剧的改革发展造成较大的阻力。一种是右倾保守的观点,认为京剧有一整套表演艺术传统,规律严谨,技术性强,艺术水平高,应全盘保留下来,不能妄加改革,否则就破坏了京剧艺术的完整性。另一种是全盘否定的观点,认为京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过去一直是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今后没有发展前途,必然走向灭亡,不能再为新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服务,应当用新的革命的艺术去代替它。当时延安的京剧革命,就是在同这两种错误观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毛主席对旧剧改革的光辉指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影响。但是在全国解放后,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他们“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逼上梁山》的传统,不仅没有遵照毛主席指示得到发扬,蔚成风气,相反,连《逼上梁山》这出剧也在舞台上消失了。他们硬把“反历史主义”“公式化概念化”的帽子,扣到《逼上梁山》头上,把这个戏打入阴山背后,不让与观众见面。王张江姚“四人帮”则在他们把持的文化宣传阵地上,根本否定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讲话》,否定了在《讲话》的光辉照耀下产生的许多革命文艺作品。他们为了把叛徒江青装扮成所谓开拓文艺“新纪元”的“旗手”,伪造历史,胡说京剧革命是从一九六四年江青讲话以后才开始的。他们继承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衣钵,把毛主席所肯定的,真正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的《逼上梁山》,继续打入冷宫,永世不准翻身。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
“四人帮”。革命文艺大解放。在纪念《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的时候,在党的关怀和支持下,三十年不曾上演的《逼上梁山》又跟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个演出本身,就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我们热烈地祝贺《逼上梁山》重上舞台。我们深信,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革命的文艺必将更好地体现毛主席《讲话》的精神,一个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就在眼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