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京津各大学文法学院课程改革获初步成绩 部分学校有因人设课及新开课程名实不符的缺点,亟待纠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02
第3版()
专栏:

  京津各大学文法学院课程改革获初步成绩
部分学校有因人设课及新开课程名实不符的缺点,亟待纠正。
新开马列主义课程备受同学热烈欢迎
解决新课师资困难的初步经验:
教授集体备课讲课搞好师生政治学习
【本报讯】记者金凤报道:京津各大学文法学院各系课程,兹根据前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所颁发的暂行规定进行改革以来,一般已有改进,并且获得一些克服师资困难的经验。但在进行过程中,也产生了若干偏向,如某些学校因“人”设“课”,所开课程名实不符等,急需进一步求得解决。
课程改革为今日改造旧大学的首要环节,早在去年暑假前,前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就组织京津各大学文法学院一部分教授及校外专家,反复研究讨论文法学院中哲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文学等七系的课程,拟出了文法学院公共必修课程、各系教学方针及基本课程的条例。去年十月,前华北高教会据此颁发《华北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改革暂行规定》。京津北大、清华、南开、燕京等大学都尽量遵照这一规定,废除了多种反动的、陈腐的课程,新开了以马列主义为原则的课程。据初步统计,以上四校文法学院停开与新开的课程,总计都在一百门以上。如北大文法学院停开课程达四十五门,新开课程达七十七门。各校每一系停开与新开课程,则自数门至十数门不等。新开课程为广大同学所欢迎。像北大哲学系的马列主义哲学史,毛泽东思想方法研究,北大法律系的马列主义法律理论等课程,尤为同学们热烈爱好。
但由于课程改革是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课改方案提出以后,需要大批马列主义学者来实际执行。而在目前阶段,各校进行课程改革时,则普遍存在着师资缺乏,开不出新课的困难情况。如北大、清华中、外文系基本课程世界文学史,政治系基本课程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问题、近代世界革命史、经济系基本课程中国近代经济史、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地理等,都因缺乏适当教授担任而开不出来。
经过半年来的摸索,个别学校已经创造出一些克服此等困难的办法及进行课程改革的初步经验。一种办法是集体讲学:如北大政治系所开基本课程政治学概论(讲述马列主义的阶级论、国家论及民族论等),即由该系四位教授集体讲授。他们先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各人专门负责主讲一部分,但又同时准备其他部分。每次上课前,四人共同讨论所讲内容,课后搜集同学的反映,再集体讨论改进。一种办法是成立专门课程的教学讨论会,集体备课,一人主讲。如北大哲学系的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逻辑等课程均由教授、讲助教组成教学讨论会,以讲课教授为召集人,每两星期开会讨论一次。事先召集人(即主讲人)就印好下两个星期的讲学提纲,送发小组各个成员。开会时各人就主讲人所要讲的教材内容、教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各方面提出意见,修正补充。学生举行讨论会时,教授参加解答问题,并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学习情绪。再一种办法是邀请有关机关负责干部来校讲学:如北大政治系去年所开政策法令课程中的地方行政部分,即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各负责干部轮流来校讲学,效果甚好。
根据北大、清华两校进行课程改革的情形,所得出的初步经验是:(一)进行课程改革的各系减少旧有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科目,集中精力以集体讲授或集体备课的方式,搞好几门基本课程,将使课程改革收得较好的效果;(二)文法学院师生学好政治课,为课改创造有利条件,是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之一。
以上这些办法还在摸索阶段,只有个别学校个别班系学得较好。大多数学校文法学院的课程改革还呈现胶着状态。因此,最近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已邀请北大、清华文法学院一部分教授及校外专家举行座谈,恢复了去年组织的文法学院七系加社会系共八系的课程改革研究小组的工作。现各组正根据半年来各校实际执行课改的情况,讨论研究、进一步修改充实暂行规定,以便拟订各系课程改革的详细方案。
此外,有一部分新开课程,如南开中文系的专书选读(内容为周邦彦的片玉词),燕京中文系的古文(内容为韩诗外传、唐宋传奇、聊斋志异),清华中文系的卜辞研究,哲学系的中国美术品举例,北大哲学系的德文费尔巴哈论(同时开中文费尔巴哈论)等,显出因“人”设“课”的情形;又如北大西语系所开文艺学,说是“阐明英美文艺理论所构成的整个有机体的图形”,实则仍是讲述英美资产文艺理论,与所列名称不相符合。此等因“人”设“课”及所开课程名实不符的现象,已引起教育部注意,正组织各校文法学院各系进行总结检查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