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六·五”战争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6-08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六·五”战争的启示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第三次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由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出卖,阿拉伯国家遭受了严重挫折。十年来,阿拉伯各国人民誓雪民族耻辱,为收复失地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坚持着斗争。抚今追昔,从“六·五”战争前后得来的经验教训,对于阿拉伯和非洲人民当前的斗争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六·五”战争,人们可以得到什么借鉴和启示呢?
第一,要认清敌人,不能“前门拒狼,后门进虎”。阿拉伯人民对于以色列侵略者及其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已经早有认识,对于长期来打着“天然盟友”旗号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认识则有一个过程。在“六·五”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上了苏联的大当。然而这也暴露了苏联对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假支持、真出卖”的面目。最近出版的埃及报刊、书籍对于苏联在“六·五”战争中的出卖,有许多揭露。试举数端:
“六·五”战争之前,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情报,说以色列即将向叙利亚、埃及发动闪击战。但是,当阿拉伯国家集结军队后,苏联又强压埃及、叙利亚不准开火。结果,以色列利用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使阿拉伯国家吃了大亏。
战前,克里姆林宫信誓旦旦,向埃及保证要支持阿拉伯国家抗击以色列在外国参与下的侵略,可是,当阿拉伯国家战斗失利、急需援助之时,克里姆林宫却尽食前言、竭力拖延。已故埃及总统纳赛尔说,他曾二次要求俄国紧急提供飞机,可是他们借故一再拖延。纳赛尔指出:“这就是说,让马等待饲料直到饿死。”
当阿拉伯国家在“六·五”战争中失利时,苏联不但不支持它们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相反,一再压它们停火。苏联最初曾表示要以色列撤到“六·五”战前的界线,而阿拉伯国家则须同意以色列在蒂朗海峡自由通航。阿拉伯国家原来是拒绝这一方案的,当后来被迫同意时,苏联竟出尔反尔,又进一步要求阿拉伯国家“无条件就地停火”。这就是迫使阿拉伯国家放弃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等在“六·五”战争中被以色列侵占的地方。
仅仅这几个事例,就足以说明苏联在“六·五”战争前后出卖阿拉伯利益的勾当了。
第二,要独立自主,只能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团结斗争。事实证明,要反对侵略,维护领土完整和民族权利,靠别人是靠不住的,靠假朋友,靠超级大国无异与虎谋皮,尤其危险。
“六·五”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希望从苏联得到武器来补充损失,重新装备军队,以便收复失地,报仇雪耻。可是,苏联却百般刁难。苏修一头目在
“六·五”战争后到阿拉伯国家走了一趟。回到莫斯科后,他露骨地叫嚷:“我所到之处,都看到人们期望我用武器和战争物资装备他们,以便立即重新开战。但是我设法使他们安静下来。我们的手要始终控制着武器。”
不仅是卡武器供应,克里姆林宫还借机敲诈勒索,谋求渗透扩张。这个苏修头目在那次开罗之行中,要求埃及让苏联在亚历山大港建立海军指挥所和修理厂,接着又要求这些地区由苏联海军守卫、移交苏联管理并悬挂苏联国旗。纳赛尔总统忍无可忍,忿然指出:“这简直是帝国主义!”
阿拉伯国家正是从“六·五”战争前后的这些遭遇中,得到了启示,认识到了苏联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靠阿拉伯各国的紧密团结、联合斗争,才能争取自己正义事业的胜利。一九七三年十月,阿拉伯国家突破两霸的束缚,团结一致,奋起对以色列侵略者发起反击战,并使用“石油武器”,给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以沉重打击。这是阿拉伯国家独立自主、团结斗争的伟大胜利。苏联又企图利用十月战争之后的局势,进一步控制埃及,这使它的面目进一步暴露。于是埃及又进一步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撤销向苏联海军提供的港口便利,摆脱了苏联强加的桎梏,实现自己的独立意志。
当前,在中东、非洲地区,苏、美两霸加紧争夺。尤其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到处伸手,表现出强烈的侵略性。它打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幌子,疯狂进行渗透扩张。它到处挑拨离间,分裂阿拉伯、非洲国家,以便坐收渔利。它野心膨胀,贪得无厌,妄想在非洲东、西两岸发动攻势,横截非洲腰部,造成可以南进北上的战略态势,以便囊括非洲大陆,窥伺印度洋、大西洋,控制从海湾到西方的石油航道,进而迂回包抄欧洲。但是,非洲、阿拉伯人民从“六·五”战争得到了有益的借鉴、启示,已经日益认识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危险性和防止“前门拒狼,后门进虎”的重要性,认识到必须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强团结斗争,来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进行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