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先发制旱 再夺秋粮丰收——四川省领导秋熟作物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6-12
第1版()
专栏:

先发制旱 再夺秋粮丰收
——四川省领导秋熟作物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打倒“四人帮”以后,四川省农业战线面貌一新。在夺得夏熟作物全面丰收的基础上,全省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更加深入地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正积极投入夺取秋熟作物丰收的战斗。
以水稻、玉米、甘薯为主的秋粮产量,占四川省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四川省委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四川秋熟作物生产的大敌主要是干旱,于是下定决心,动员人民,一定要打好制服干旱这一关系到全局的战斗。前几年,“四人帮”横行,那时,你一提抓抗旱夺丰收,“四人帮”就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结果,干旱之前,不能做好充分准备;干旱一来,缺这少那,仓促上阵,处处被动,给生产造成了损失。打倒“四人帮”,生产要大上。今年,各地都提前作了防旱抗旱的思想动员、作战部署和物资准备。
进入四月份,当夏旱尚未露头的时候,各地防旱抗旱的战斗就已全面展开。各级领导根据气象资料,把可能发生的旱情向群众说清楚,让大家充分估计困难,不存半点侥幸取胜心理。有旱无旱,做好有旱的准备;大旱小旱,做好大旱的准备。
全省各级党组织怎样带领群众去打好防旱抗旱的主动仗呢?
他们首先抓了一个“早”字。四川盆地经常发生夏旱和伏旱,由于全省各地都是秋熟作物占主要,因而这段时间的旱情对全年生产影响极大。据调查,每十年中,有七、八年发生夏旱,八、九年发生伏旱,时间在五月到八月,受旱区域达六、七十个县,受旱面积三、四千万亩。由于掌握了“敌情”,各地都抓住季节,适时早栽,各个生产环节都力争早安排、早动手、早完成。川东的江津地区、川南的乐山地区、川西的温江地区、川北的达县地区等,今年秋熟作物栽种工作进展都很快,有的提前十天左右,有的提前一个季节。一早百早,一步主动,步步主动,这是“先发制旱”的重要一着。
再就是抓了一个“好”字。好,就是讲求质量。今年的秋熟作物栽种工作,不仅强调要快要多,而且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各地狠抓了几个环节:一是推广优良品种、早熟品种、耐旱品种;二是广辟肥源,发动群众大积大造各种肥料,施足底肥,提高禾苗的抗旱能力;三是深耕多耙,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四是合理密植,保证每亩有一定数量的基本苗;五是加强田间管理,种下就管,一管到底。由于抓了这几个关键环节,目前,全省五千多万亩水稻,二千多万亩玉米,二千多万亩甘薯,以及棉花、花生、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禾苗长势旺盛,生机勃勃。川东北甘薯面积较大的地区,大力推广薄膜育苗、薯尖越冬作种、太阳贮等新技术,薯苗长得又快又好。川西南水稻面积较大的地区,今年进一步扩大了良种稻、杂交稻的面积,同时栽插后提早管理。对玉米、棉花等作物,逐行检查,补缺苗,催弱苗,并勤中耕、勤除草、勤追肥,保证苗全苗壮。
第三抓了一个“巧”字。同干旱作斗争,也要讲究策略,做种植计划要巧安排。今年四川各地在安排种植计划的时候,都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反复征求群众的意见,在指导生产上反对“简单化”、“一刀切”,要根据田块的土质、水源、地形等条件,合理安排作物。对于缺乏水源保证的望天田,改种耐旱的杂粮。各地因地制宜推广套种、间种等增产技术,大力提高旱粮的单产,充分挖掘耕地的潜力,保证种满种全,不让耕地荒废。各地还总结了一季旱粮平均亩产过《纲要》、超千斤的典型经验,在当前防旱抗旱斗争中迅速加以推广。群众把这叫做“水路不通走旱路,不达目的不罢休”。
打仗要有准备,搞生产也同打仗一样,做到知己知彼。今年四川省委和全省各级党组织及早采取“先发制旱”的措施,事实证明抓对了。现在,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已有四十多个县发生夏旱。但由于各地早有准备,广大干部和群众有条不紊地向干旱作斗争。库、塘、堰的蓄水保水情况比往年好,对各种提灌设备普遍作了检查,维修配套工作进展很快,大批抗旱物资源源运到第一线。各级领导干部带领机关干部纷纷深入抗旱第一线。许多厂矿企业一面搞好本单位的生产,一面抽调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组成抗旱小分队、流动服务队,到农村帮助社队抗旱。全省广大干部、社员,决心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好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鼓足更大的干劲,一不等、二不靠、三不要,自力更生战干旱,誓夺今年农业新丰收。 (据新华社成都十一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