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人与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6-12
第6版()
专栏:国际随笔

人与车
司马达
拿破仑说过:“在巴黎,人们因马车而不因品德被人重视。”
法国大革命前,国王路易十六有一千八百多匹御马和二百一十七辆马车,专供出巡狩猎、饮宴游乐之用。波旁王朝的王亲国戚与文武百官,也是上行下效,拥有大量豪华马车。那时候,高车驷马不光是代步的工具,而且是财富、权势与地位的象征。
从十八世纪以来,时光过了近两百年,封建时代的宝马香车早就成了历史陈迹。可是当年巴黎王公贵族的这种遗风,不但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而且在号称“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照样盛行。
莫斯科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如今无不以拥有私人汽车为荣。对于西方的高级轿车,更是醉心拜倒,趋之若骛。许多访问过苏联的外国人士亲眼看到,勃列日涅夫本人就是一个十足的西方汽车迷。他的私人车队,包括好多辆英国、西德、美国各种牌号的高级轿车。其豪华阔绰的程度,虽然未必比得上路易十六,至少也不在西方垄断资本巨子之下。
在资本主义复辟后的苏联,私人汽车川流不息,已成了莫斯科街头的常见景象。苏修就此吹嘘说:“我们的财富在逐年增加”,“现在私人汽车也不罕见了”。
可是,真正能够拥有私人汽车的究竟是谁呢?当然不是辛劳终日所得无几的劳动人民,而是那些有财有势的苏修权贵。
他们乘着私人汽车,风驰电掣,招摇过市。有的开往专收外币的内部商店采购进口货品,有的带着华服美饰的眷属登上剧院包厢,有的奔向豪华餐馆一掷千金大摆宴席,有的离开闹市驶往别墅消度周末。对于这些高官厚禄的权贵来说,私家汽车不但成了生活的必需,也是特权的标志。
“克里姆林宫不能不考虑要求拥有小汽车的人们的压力,因为这些人是上层人物。”——英国《卫报》这样写道。曾在莫斯科采访多年的《纽约时报》记者史密斯也说:“苏维埃新贵们从西方学来的最时髦的地位象征,是西方昂贵的豪华小汽车”,苏联“上层社会的风气愈来愈象革命以前的俄国了”。
私人汽车的增多,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苏联人与人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说明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鸿沟的扩大。古往今来,有产者和剥削者总是位愈尊而德愈卑。他们骄奢淫逸,作威作福,必然逃不脱历史的惩罚。
当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迫使路易十六钻进马车深夜乔装逃亡,结果还是被革命人民抓回巴黎,上了断头台。别看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开着快车在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道上跑得欢,其实,他们不过是在重蹈历来国际吸血鬼和冒险家们的覆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