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科学种田结硕果——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孝钦夺取小麦高产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6-21
第2版()
专栏:

科学种田结硕果
——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孝钦夺取小麦高产的事迹
谷雨时节,福建省长乐县鹤上公社云路大队传来了粉碎“四人帮”后第一季小麦高产的喜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莆田地区农科所革委会副主任陈孝钦在这里搞的七亩六分六厘试验田的小麦,个个都啧啧称赞不已。平均亩产达到了九百三十八斤五两,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七十三斤;其中二号试验田一亩零七厘六,用农科所新培育的“七三一八”(莆麦一号)良种栽培的小麦,平均亩产小麦达到一千一百零一斤三两,刷新了全省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高纪录。
陈孝钦原是长乐县梅花公社东吴大队党总支书记,今年五十三岁。早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就想方设法从广东汕头农科所引进二两“矮陆”号水稻良种。这二两良种经过他精心培育,提纯复壮,夺得高产,并大面积推广。他出席过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会议,曾两次幸福地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使陈孝钦终身难忘,一直鼓舞他继续革命。
一九七二年底,陈孝钦被调到莆田地区农科所工作之后,得知湖南著名劳动模范李光庆人老心红,坚持搞“麦—稻—稻”三熟制试验田,不断夺高产,深受鼓舞和启发。他决心以李光庆为榜样,在福建也搞“麦—稻—稻”一年三熟制试验田,摸索高产规律,为革命多打粮食多作贡献。一九七四年,陈孝钦带领科技人员到莆田县涵江公社埭里大队开门搞科研。他们和大队农科队的同志一起搞的四亩八分四厘“稻—稻—麦”三熟试验田,夺得了平均亩产粮食二千九百五十四斤的好成绩,其中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七百八十六斤。在成绩面前,陈孝钦不自满不松劲。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了沿海平原地区的气候、土质、耕作条件,认为早、晚稻增产潜力大,小麦增产潜力更大,搞一年三熟制耕作大有可为。因此,他为革命夺高产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一九七五年冬,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陈孝钦应长乐县委要求,又来到自然条件较差的长乐县鹤上公社云路大队搞“麦—稻—稻”三熟制试验。在不平凡的一九七六年,他和大队农科队同志团结战斗,顶住了“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并战胜了霜雪、低温、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在七亩六分六厘“麦—稻—稻”试验田里,夺得了平均亩产粮食三千零九十斤二两的好收成,其中五号试验田一亩一分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九百一十七斤七两。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万恶的“四人帮”,陈孝钦欢欣鼓舞,精神焕发。陈孝钦和农科队的同志一起,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刻苦钻研农业科学知识。他们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总结分析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今年三熟制小麦生产采取有力的措施,选用了早中熟、矮秆、穗粒饱满、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小麦作良种。为了实现三熟三高产,他们妥善解决前后作的矛盾,合理地安排了小麦播种时间,保证小麦收成和早稻插秧互不影响。在栽培技术上,也作了进一步的改革。此外,在防治小麦病虫害、除草和科学用水方面,都坚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在夺取小麦高产的战斗中,陈孝钦坚持参加劳动,亲自实践,苦干实干,一心扑在科学实验上。为了掌握小麦生长情况,对症下药,他风雨无阻,废寝忘食,每天都在小麦试验田里转。去冬小麦长到三叶时,陈孝钦偶然发现麦田里有几株麦苗尖呈黄色。他立即细心检查。他从麦叶检查到根部,发现白色根系已经变黑。他细剥泥土,又发现有无数只根蚜虫附在幼根上吮吸汁液。他查清原因后,又细心检查其他麦苗根部,发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根蚜虫的危害。他同农科队同志一起,采用万分之三浓度的乐果溶液普遍泼施,有效地消灭了根蚜虫。
陈孝钦的先进事迹,鼓舞了当地干部和社员为革命大搞科学种田,夺取“麦—稻—稻”三熟高产的信心。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长乐县委认真总结陈孝钦和农科队搞“麦—稻—稻”一年三熟制试验田的经验,并在全县推广。现在,这个县的十四个社(镇)都有试验田。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麦—稻—稻”一年三熟制的推广。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