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大有奔头 大寨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6-28
第1版()
专栏:

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大有奔头
大寨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
编者按: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88页)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战斗任务。大寨大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范,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榜样。他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等待,不依赖,不向国家伸手,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条件,为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闯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大寨能办到的,难道其它地方不能办到吗?
山区能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个争论多少年的问题,在大寨大队已经作出了很有说服力的回答。
过去的大寨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担把肩压破”。现在的大寨是“块块小平原,公路绕山转,铁牛耕田忙,运输高空飞”。大寨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从总的方面来说,就是每年用机器完成的作业量,相当于全大队劳动力投工的三倍。分项来说:农副产品加工实现了机械化;农业运输实现了车辆化、索运化;耕地整地百分之八十使用机械;植物保护全部使用喷雾器和喷粉器;场上作业实现了脱粒、清选一条龙;全大队八百四十亩耕地中六百亩实行了喷灌;农田基本建设大规模地使用推土机、铲运机、破冻土机。
除此以外,播种、中耕、收割和林业、畜牧等项作业,也开始试用机械。
大寨党支部在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制订了《关于十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并确定了实施的具体步骤,广大群众感到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加快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进程,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了稳产高产,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壮大。
自己动手实现农业机械化
大寨自力更生办农业机械化,主要是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自己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积累资金,一个是发动群众大搞农具改革运动。
实现农业机械化,购买农业机具,成立修配厂等,需要大量资金。现在,大寨拥有九十多台农业机械,合四百马力,大约花了近二十万元。这些资金是哪里来的?他们既没有向国家贷过款,也没有欠农机公司的款,而是靠集体经济的积累。这方面,他们坚持了三个方针:一、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高速度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增加多种经营收入;二、坚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扩大公共积累;三、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资金。
大寨大队从农业合作化以来,狠抓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近十几年来,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三十万斤,收入售粮款四万多元,每人平均一百元。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抓多种经营。现在,大寨大队一年的总收入,每户平均两千多元。收入增加了,公共积累也就增加了。办社初期,公共积累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点一,一九七○年以后,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这样,买置机器,添置配件,随时可以拿出现金。大寨的收入多,积累多,但不财大气粗,仍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革命精神。文化大革命前,生产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点七,近十年来,降低到百分之二十;文化大革命前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之零点三六,现在降低到百分之零点二。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都降低了,就能拿出更多的钱投资于购买农业机械。
大寨的农业机械的修配、使用也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他们先办了铁木农具修配厂,把本村的铁匠、木匠组织起来,制造农具,搞技术革新。有人说:“凭这土里土气的东西还能搞机械化?真是扁担上睡觉——想得宽。”大队党支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批判那种贪大求洋、单纯依靠外援的思想。他们说,什么事情都是发展的,有小不愁大,我们不仅要修机器,将来还要造大机器哩!实践证明,就是那个土里土气的修配厂,后来革新了扁担锤、打眼机等,为改革创造农业机具立了大功。
大寨在农业机具的改革中,坚持因陋就简,土洋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研究、制造、使用相结合,维修、改革、创造相结合;大家动手,群策群力,反复试验,艰苦奋斗,勤俭办机械,少花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要办事。大寨有一部土卷扬机,要是买新的,得花几千元;他们买来废品一改制,只花了二百多元。为了解决山区运输问题,党支部发动群众,经过多年试验,自力更生架起总长四千五百米的五条高空索道,解决了大寨最繁重的肥料、粮食、石料和秸秆等运输问题,实现了运输索道化。十几年来,大寨人依靠自己的土修配厂,在有关单位协作下,陆续研究、改制、制造了碾米机、铡草机、清选机、打稻机、铲茬机、电碌碡、粪罐车等二十多种农业机具,逐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用革命化统帅机械化
大寨人常说:“机械化,电气化,人的思想不革命化,威力就不大。”
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大寨买了一台锅驼机、一台柴油机,计划安装起来加工米面,腾出劳力加强农业第一线。没想到,“没有机器盼机器,有了机器活受气”。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机器一坏就得进城请人修理。大队一个管机器的年轻人,把技术当作一种特权,谁对他好,他就给加工,谁给他提意见,他就说机器坏了。为这事,社员常常跟管机器的人争吵,给干部也增加了负担。从这些事实中,大寨党支部深深感到:管机器不管人,有机器也没用。
二十多年来,大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用革命化统帅机械化。
要让农业机械为社会主义服务,首先要让热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来掌管农业机械。现在,大寨有一支又红又专的农机技术队伍。在党支部直接领导下,这支队伍批修批资走在前,自觉掌握社会主义的方向盘,吃大苦,耐大劳,受到贫下中农拥护。在提高他们政治觉悟的同时,党支部用师带徒,老带新,干中学、学中干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他们亦工亦农,上了机器会操作,拿起锄头会种田,又开车,又下田,同其他社员一样评工记分。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有的社员心里想:机器隆隆转,人该缓一缓,可以轻闲轻闲了。党支部抓住这个思想苗头,引导干部和群众讨论:发展机械化是为了图“轻闲”,还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支援世界革命多做贡献?他们说,实现农业机械化,为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主义创造更多的财富。青年人说:“铁牛上了虎头山,防修扁担不离肩”。
大寨在使用农业机械上,既批判了那种有了机械为赚钱的思想,也批判了那种机械服务于农业怕赔钱的思想。他们的拖拉机,从来不外出搞运输挣钱。有了汽车以后,有的人想用汽车搞运输挣钱,党支部坚决不干。为了让汽车发挥更大的作用,后来把汽车主动交给公社企业。对于农业机械服务于农业,是不是赔钱的问题?大寨党支部认为:这要算大账。加强管理,用好、管好了,就不赔钱;用不好管不好,就赔钱。他们的拖拉机,耕地、播种、铲茬、拉运,从田间作业到农田基本建设,一年到头没有闲的时候。再加他们重视机械的管理和成龙配套,机械就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实行两个“改造”,做到两个“适应”
大寨党支部认为,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确实比平川地区难一些。但条件不是死的。随着改造自然和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加快,他们提出了“两改造”、“两适应”的方针。这就是:改造自然条件适应农业机械化;改造农业机械适应山区自然条件。
为了使自然条件适应实现农业机械化,他们先把四千七百块挂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的小块地改造成一千九百多块。一九七○年以后,大搞搬山填沟造平原,麻黄沟、老坟沟、后底沟、合作沟、狼窝掌沟,一座一座土山搬倒了,一块块人造小平原出现了。现在,全大队八百多亩耕地中,有四百亩是“小平原”。过去耕地时“黄牛回不过头”的小块地,现在把铁牛开进去了!大寨人说,你看山厉害还是人厉害?谁说山区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
为了使农业机械化适应山区的自然特点,他们大搞农业机械的改革。比如,虽然搞了人造小平原,还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因为地块小,大拖拉机进不去。于是,他们出题目,和有关农机科研部门共同做文章。经过努力,于一九七二年试制成了十马力和二十马力的履带拖拉机,机身小,活动灵敏,能原地回头,能深耕,能爬二十六度的陡坡,很适合山地使用。再如,山区实现水利化,因为地块小,又都是梯田,实现畦灌,不仅用水太多,而且水从高处往下流,冲刷力太大,地埂很容易倒。于是,他们大搞土喷灌。从一九七四年开始到现在,他们把钢管砸扁当喷头,接上软胶皮管,组成移动式、半固定式、固定式三种喷灌。并利用水位落差的自然压力,把山顶水池、旱井里的水引下来,进行喷灌,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梯田、小平原变成旱涝稳产高产田,为山区实现水利化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大寨党支部用“两改造”、“两适应”的方针,不断解决山区机械化中出现的问题,加速了治山治水运动,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它为全国农村展示了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前景。
驻大寨联合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