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的贴心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7-02
第4版()
专栏:

少数民族的贴心人
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居住着京、瑶、壮、汉四个民族。在少数民族中,有的民族又分为生活习惯不同、装束不同的几个小部族,他们特需商品品种多而数量小,供应工作复杂。过去,由于受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造成民族特需商品长期缺货。近年来,东兴各族自治县商业部门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关心群众生活”的教导和党的民族政策,认真检查民族贸易政策的执行情况,深入揭发批判林彪和“四人帮”破坏民族大团结的罪行,认识到做好民族特需商品供应,是社会主义商业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是关系落实毛主席的民族政策,促进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大事。
串珠,是少数民族装饰用的小商品,过去缺货时间较长,瑶族有的社员跑到钦州买串珠,有时用了六天时间、往返三百多公里,仍然没能买到。商业部门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到外地联系订货,最后在山东淄博找到一家玻璃厂,商业部门帮助他们恢复了生产串珠。当各式各样光彩夺目的串珠从两千公里远的山东运到广西瑶山的时候,深山里的瑶族社员一片欢腾,奔走相告。一位瑶族女社员买到缺货十多年的串珠,高兴地说:“商业部门为了我们的需要,走遍了半个中国组织货源,真是我们瑶家的贴心人!”
一次,板八公社细坑大队一位瑶族女社员,拿出一条结婚时买的、保存了二十多年的粗纱提花头巾,要求生产供应。这些瑶族是“大板瑶”,妇女不留头发,这种提花头巾不只是装饰品,而且是夏天遮荫、冬天御寒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她们人数较少,提花头巾每年只需二千条就够了。需要量不多,外地难以加工供应。为了满足“大板瑶”的需要,商业部门积极组织县纺织厂加工生产。纺织厂的设备、技术不能解决,商业部门就派出代表,拨出补助生产专款,带着纺织厂的有关人员,走遍宾阳、宜山、桂林等六个县、市的纺织厂学习,终于利用原有设备,织造了瑶族特需的提花头巾。
东兴各族自治县商业部门在组织民族特需商品供应中,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征询群众意见,改进产品质量,使少数民族买到满意的商品。居住在沿海的京族,因从事副业生产,需要一种沙虫锹挖取海上特产——沙虫。这种工具供应一度时断时续。后来,商业部门经过调查,按要求规格组织供应,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社员十分满意。目前,全县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由两年前的四十大类增加到六十八大类,基本上满足了少数民族的特需要求。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