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八里庄的生产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03
第4版()
专栏:

  八里庄的生产新气象
培蓝
在首都近郊的农村中,现在充满了一派新气象。获得土地的农民们都在勤劳生产;过去从没有劳动过的地主,有的也开始下地了。到处都在为着“提高一成”而努力。记者日前走访八里庄,村长刘振清说:“我们今年要增产百分之二十”。八里庄是一个拥有二千一百一十九口人,三千六百四十一亩土地的村子;土地改革作得不错。村里有十六个共产党员,三十四个青年团员,党和群众的关系、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都很好。照大家的生产情绪看来,提高二成是有把握的。刘振清说:“我们村里的生产计划,是群众讨论决定的。我们根据本村土地的好坏,肥料准备的多少,订了这个计划。每亩地上三大车粪,多锄一遍,这个任务就能完成了。”贫农汤空海,活了四十二岁,从没见过红契。去年土地改革时,他分了四亩地,很快又拿到了土地证。他谨慎小心地把土地证包好,装在衣袋里。不管刨地时、拉沟泥时,只要能抽点工夫,就打开小包看看,笑逐颜开地对着土地证说:“我要不好好生产,可对不起毛主席他老人家呀!”六十多岁的寡妇张邹氏,去年分了二亩地,土地改革刚结束,她便找村长、农会主任帮她借车拉粪,到现在已经拉了六、七车沟泥。村干部和党、团员生产更积极。村政府每天只留下一两个人处理日常工作,其余的人都是起早搭黑往地运粪,刨地,耕地。中共支书和村长、农会主任工作较忙,但生产也都没误了。他们想法挤时间,常常是一般农民才起床,他们已经运了两三车粪。村长说:“群众需要我工作,我一定要作好;可是,还不能把生产误了。自己生产搞不好,就领导不了群众。”
妇女们过去下地只是作些轻活,今年大多数也都做起重活来了。党员常秀青的男人参加挖河沟,她在家里刨地、开荒,晚上还纳鞋底。该村有些荒地,过去从没有人开过,今年政府提出谁开谁种,群众都争着开荒。妇联主任胡丽君组织了三个妇女,开了一亩八分。好吃懒作的张玉明夫妇,过去有七、八亩地,两人坐吃山空,把地都卖光了。土地改革后,经胡丽君等耐心地说服教育,男人先挖河沟,后开荒地,现在已经开了四亩;女人早起晚睡纳底子。政府贷给他们三十斤小米的种籽,村干部又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困难,巩固了他们的生产情绪。
原来是地主、富农的,经过土地改革,也逐渐了解了政府政策的正确,积极积肥,收拾菜秧准备生产。但他们心里还有一些顾虑——不敢雇工。他们怕雇工算剥削,“再来一次斗争”。又怕雇工不好好劳动,又怕工资高。干部们采取个别访问和开会的方式,反复解释政府政策,结果打破了这个顾虑。富农景玉成说:“这可明白了,心里踏实了。该雇工的赶快雇吧!”同时过去常不参加劳动的地主、富农家里的妇女们也参加了生产。
八里庄的生产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譬如,曾经有一百多户没有吃的。中共村支书刘恒博、村长刘振清、农会主任李文贵周密地考虑了当地的生产条件后,与公共卫生局工程队第二工区洽妥,村长亲自带头,参加挖河沟。每天每人挖两方多土,可赚五斤六两小米,换成十斤红高粱,可以养活四口人。挖到阴历二月底止,群众有了一些底子,春耕播种也就有十足的保证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