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支铁人式的地质尖兵——访青海省第十五地质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7-10
第1版()
专栏:

一支铁人式的地质尖兵
——访青海省第十五地质队
青海省第十五地质队在素有“冰仓雪库”之称的昆仑山区,整整奋战了八个年头。八年来,他们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前进中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为祖国找寻地下宝藏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早在一九七○年,他们就为国家找到了一种急需的大型稀有矿藏,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和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度赞扬。最近,记者在全国地质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上,访问了这个地质队的代表。听了他们艰苦卓绝的事迹,大家都赞颂:他们真不愧是一支铁人式的地质尖兵!
“为革命找矿,宁愿吃尽天下苦”
青海第十五地质队原来战斗在海南岛。一九六九年春天,上级为了要找到一种国家急需的稀有矿藏,动员他们到青海去。听到这个消息,同志们高兴得跳了起来,争先恐后写申请、表决心,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是,也有人拉他们的后腿:“青海条件艰苦,气候变化无常,你们受得了吗?”大家响亮地回答说:“为革命找矿,宁愿吃尽天下苦,哪里需要哪里安家。”他们在党委书记亢振兴的带领下,打起背包,豪情满怀地离开这个住惯了的亚热带宝岛,向青海高原进军了。
许多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同志,来到青海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活不习惯。许多同志吃了牛羊肉就肚子胀,但是谁也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心上。有的同志风趣地说:“蒋介石八百万军队都被我们打垮了,这点牛羊肉还对付不了?!”由于缺少蔬菜,加上气候干燥,有的同志嘴唇干裂,甚至流血。有人认为他们自愿离开风光秀丽的海南岛,跑到这青海高原来,是自找苦吃。同志们对于这种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懒汉懦夫思想,毫不客气地进行批判:“一个地质队员,应该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一事当前,先打个人的小算盘,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才能建成?我们是毛泽东思想培育起来的地质尖兵,为了革命,在工作需要的时候就是要自找苦吃。”
地质队的选点探矿工作开始了。大家向着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进发。一天,他们刚到一个海拔四千多米的食宿站,有些人就有了明显的高山反应:有的头昏,有的脑疼,有的胸闷,有的心慌,吃不下,睡不着。有的同志一连几天滴水未进,只是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严峻的考验摆在面前,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党委书记亢振兴得了肺水肿,呼吸十分困难,处于半昏迷状态。同志们要把他送下山治疗,他怎么也不肯,说:“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更不能离开同志们。”他坚持就地治疗,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给大家讲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草根的故事,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使同志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许多同志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山是人爬上去的。只要有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为了尽快地适应高山气候,党委决定进行战前练兵。最初,大家背着麻袋出去捡牛粪,既解决了做饭的燃料问题,又锻炼了体质。接着,又练习爬山,坚持跑步。经过十几天的锻炼,大家体质有了增强,能爬到海拔五千多米高的地方了。
闯过了这道难关,该是多么高兴啊!他们立即向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攀登,寻找矿点。党支部委员牛普春,带着先遣组的十多个同志走在前头。在这茫茫的冰山雪岭上,根本没有道路。他们只好凭借方位,翻过一座座雪山,跨过一道道冰川,经过五天五夜的艰苦跋涉,行程一百多公里,终于找到了矿点。当同志们看到一块块高质量、高品位的矿石时,个个都兴奋得流下热泪。地质队党委负责同志根据这个先遣组的报告,研究决定:趁热打铁,马上上山探矿。他们把人员编成三个梯队,依次向矿区挺进。
“革命加拚命,豁出命来干”
这个矿点,分布在海拔五千八百多米的唐古拉山里。这里三面都是陡壁,终年风雪弥漫,冰川纵横。在这样艰险的地方勘探矿藏,对第十五地质队的队员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
但是,我们英雄的地质工作者对于前进中的困难,总是坚决做到: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精神上压倒它。他们人人都知道困难有多大,可是却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毫不动摇地向矿区逼进。一天,他们来到离矿区只有三公里的地方,迎面遇到的是六、七十度的冰坡,无法行走,只能爬着向上攀登。当他们来到离矿区只有四十米的地方时,这里全是八十五度的断壁陡坡,怎么也上不去。十几个同志反复试验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牛普春挺身而出,他把绳子往身上一拴,说:“学习王铁人,上!”他和五名同志爬上冰坡,手指紧紧抓住突出的岩石棱角,脚尖插进断石裂缝,登上了使人难以想象其险峻的“影子岩”。从这里他又冒着随时可能摔下绝壁粉身碎骨的危险,手抓岩石,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绕过伸出绝壁的“鹰嘴岩”,登上了矿区,为大队人马进行勘探闯出了一条道路。
他们忘我奋战的革命精神,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称赞。一九七○年下半年,党中央在一份毛主席亲自批发的文件中,表扬青海第十五地质队“常年奋战在空气稀薄,风雪弥漫的高山地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惊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接见全国地质系统抓革命、促生产会议代表时,再一次热情地赞扬了青海第十五地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英雄的第十五地质队的工作者们,决心把毛主席、党中央和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化为前进的强大动力。他们为早日作出矿藏的地质评价和矿藏储量报告,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加紧勘探工作。
一九七一年春天,一批帐篷、钻探物资和生活用品运到了离住地还有一公里多路的地方。这里,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行,只能靠牦牛驮。可是,附近没有牦牛。如果返回山下赶牛上山,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按平常的情况,大家不用思索,早就把东西抬走了。可是,在这五、六千米高的山上,空气稀薄,别说扛东西,就是空着手前进一步,也要付出很大的气力。在这种情况下,是坐等,还是自己动手?大家表示,现在国家急需这种矿,我们连一分钟也不能浪费。同志们提出:“我们向大庆人学习,克服困难,人拉肩扛!”他们踏着没膝深的雪,扛的扛,拉的拉,老工人胡巨瑞扛着东西爬到半山坡,晕倒在地。医生刚把他抢救过来,他又扛起东西继续前进。工人王本智有病,仍然坚持和大家一起战斗。别人一次扛一个帐篷围子,他却一次扛两个,累得吐血,还是坚持扛着帐篷围子往前走。一个同志含着热泪劝他说:你这样怎么能行?他回答说:“现在就是要革命加拚命,豁出命来干。”王本智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大家经过三天奋战,终于把全部物资运到了工地。
一九七二年七月,勘探施工进入了紧张的收尾阶段。这时祖国内地早已是盛夏季节,但在唐古拉山上,却依然是千里冰封。大家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上山背炸药,下山背矿石;白天在矿区勘探、爆破,晚上回到帐篷整理资料。这样干到年底,终于胜利地结束了勘探施工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三年作出了这个大型稀有矿藏的地质评价和矿藏储量报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不断往前闯,一步一层天”
这个地质队的同志们,虽然人人都有着可以夸耀的经历,但是他们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谁也不自满。他们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我们要不断往前闯,一步一层天。”他们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一鼓作气,在一九七三年初,又投入了新的矿山普查工作,寻找新的基地。
踏勘普查,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本来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可是,在青海高原上,却非同一般。在他们进行工作的地带,不仅有一座座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还有一片片沼泽地,许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由于气候恶劣,变化无常,时而阳光灿烂,时而暴风骤雨,时而漫天飞雪。这些困难,对于经过几年锻炼和考验的第十五地质队来说,都不在话下。他们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踏勘了六个州二十五个县,行程一万多公里,普查了三十三个矿点,提交了十多份不同类型的地质报告。同时,再次发现了一个很有远景的稀有矿藏,为开发矿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九七五年初,第十五地质队的同志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他们说: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地质工作是先行的先行,我们应该再加一把油,为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条件。大家摩拳擦掌,准备投入新的战斗。就在这时,第十五地质队党委接受了上级党委让他们重上唐古拉山,为祖国寻找铁矿的任务。消息传到女青年沈瑞华的耳里,她和几名女青年一合计,贴出了要求成立“三八山地班”的大字报。她们豪迈地表示:“学好马列勤钻研,基本路线记心间。新的一年新起点,唐古拉山迎考验!”党委经过研究,批准了她们的要求,并鼓励她们在斗争中磨练自己,增长才干。
铁矿矿区位于唐古拉山北坡,海拔五千米。“三八山地班”的姑娘们上山第三天,就顶着鹅毛大雪挖槽探去了。酷日的曝晒,风雪的吹打,暴雨的浇洗,虽然使她们的嘴唇干裂脸部脱皮,却磨练得更加坚强,不仅克服了高山反应,能挖槽探,还能打眼放炮。大家看到几名姑娘这么能干,都称赞她们是雪山顶上的“雪莲花”。
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第十五地质队的地质工作者心花怒放,他们甩开膀子,越干越欢。今年四月,第十五地质队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基地。他们在一尺多厚的冰川上,凿眼放炮,沉睡千年的昆仑山上,每天从早到晚,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摆出了一个大干快上的战场。不久以前,第十五地质队党委根据上半年工作进展的情况,又一次修改了今年的计划指标,决定在原计划的基础上,超额百分之二十。新的计划指标拿到各分队一讨论,大家再一次作了修改,在超额百分之二十的基础上,再超百分之二十。同志们说:“打倒了‘四人帮’,全国出现了一个大跃进的形势,要跟上这个大好形势,就要拿出大跃进的劲头来,好好干它一场!”这次,在全国地质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上,第十五地质队被光荣地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