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6阅读
  • 0回复

“四二四”与“四三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7-15
第6版()
专栏:国际体育

“四二四”与“四三三”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在足球比赛中,各队采用的“阵形”有所不同,有“四二四”式,有“四三三”式等等。这些阵形是怎样产生的?又有哪些特点?
一九五八年,巴西队在第六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上,首先使用了“四二四”式阵形,夺得了冠军。“四二四”式也随之盛行于世界,直到现在有的国家还在采用这种阵形。“四二四”式是为了打破“WM”式三个后卫的防守而出现的一种新阵形,但它的不足之处是中场力量薄弱。“四三三”式的出现,克服了这一弱点。从表面上看,“四三三”式比“四二四”式少了一个前锋,似乎削弱了进攻力量,其实不然。“四三三”式在前卫线上增加了一名队员,加强了中场力量,增加了连续进攻的可能性,使前卫、后卫队员经常可以突击到前锋线上助攻。这样,它较于“四二四”式的阵形在进攻上更有灵活性、突然性,进攻威力也更强大。
足球阵形是随着足球技术的逐渐提高,攻守力量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产生的。在足球运动初期,并没有什么有组织的进攻、防守配合,因此阵形很简单。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欧洲曾出现过“塔式”阵形,也叫“五锋一线”式。它的出现,第一次达到攻守人数平衡,并且正式有了前卫线的位置布置。一九二五年实行新的越位规则之后,出现了“WM”式。这不但使五个前锋的位置层次合理了,同时出现了中卫位置,使后卫线固定有三人。“三后卫制”就是由此而来。“WM”式是当时流传很广的一种阵形。
“一三三三”式、“四一二三”式和“四二一三”式等都是“四三三”式派生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