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大干快上多贡献——出席南方水稻生产会议的劳动模范、先进社队代表座谈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7-19
第2版()
专栏:

大干快上多贡献
——出席南方水稻生产会议的劳动模范、先进社队代表座谈纪要
“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在最近召开的南方水稻生产会议上,一些劳动模范、先进社队的代表,交流了他们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夺得水稻高产稳产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正在各地开花结果。
湖南省攸县坪阳庙公社坪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劳动模范王海清:我从一九五二年开始搞水稻高产试验,今年七十三岁了。二十多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教育下,我懂得了学习要不怕难,劳动不怕苦,工作不怕受挫折,科学种田不怕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水稻生产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一九七五年秋,正当我们大面积推广“稻、稻、麦”三熟制的时候,突然遭到一场特大洪水灾害。但是,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全队干部、群众发扬“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提出了“冲烂旧田建园田,一年建成大寨田”的战斗口号。全队男女老少齐动员,起早摸黑,奋战一冬春,把被洪水冲坏的稻田,建成了平展展的方格园田,把原来的弯渠曲圳改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网。正当我们热火朝天地大干时,“四人帮”及其伸向湖南的黑手吹来一股冷风,说我们天天喊大干,天天搞试验,是“只讲产量,不讲路线”。面对这股妖风,我们重温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教导,学习华国锋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报告,回顾二十多年来在斗争中不断攀登高峰的战斗历程。回想起一九七二年,我的试验田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二千八百一十三斤,我们生产队平均亩产粮食过了双千斤的时候,我参加了当年召开的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在会上,华国锋同志同我亲切握手,鼓励我坚持科学试验,继续革命闯新路。想起这,我浑身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我斩钉截铁地说:“为革命种田就是要干,大干社会主义没有错,大搞科学种田没有错!”我不听“四人帮”那一套,下定决心坚持科学种田夺高产。我们采取温室育秧等办法,解决了大面积推广一年三熟制出现的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摸索出一套新的增产途径。一九七六年,我们的试验田亩产粮食三千○六十八斤。小面积的试验,变为大田的平衡增产。这一年,我们坪阳庙公社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一十六斤,其中早稻平均亩产六百斤,晚稻平均亩产六百一十六斤,实现了晚稻超早稻。
湖北省浠水县十月公社十月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克难:“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我们大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实际相结合,实行“油—稻—稻”、“麦—稻—稻”三熟制后,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进行科学管理,逐步掌握了高产水稻“早发、中稳、后健”的生长规律。在施肥上,我们做到施足底肥,适时追肥,看苗施肥。在用水上,掌握水稻爱水又怕水的习性,根据水稻返青、分蘖、孕穗、扬花、黄熟等不同时期,合理灌水、排水,做到以水促苗,以水控苗。对于水稻的病虫害,我们实行“防重于治”的方针,根据病虫发生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的特点,抓住火候打歼灭战,把病虫扑灭在初发阶段。同时,我们还采取种子处理与大田防治相结合,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土农药防治与化学物理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治虫,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基本上防止了水稻病虫害。由于抓了水稻的精细管理,一年三熟制的先进经验很快得到推广。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连续六年跨过双千斤,去年达到二千二百三十九斤。油菜籽亩产一百二十斤以上,最高的年份达到一百六十斤。
江苏江阴县华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吴协东:我们大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十多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坚持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一九七六年,我们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二千七百○四斤,比一九七五年增长一百八十七斤。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实现水稻高产更高产,必须不断克服“潜力挖尽,增产到顶”的思想,坚持继续革命创高产。去年,我们大队的水稻平均亩产达一千八百八十七斤,其中早稻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一十三斤,双季晚稻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二斤。到了这样的水平,能不能再大上?在讨论生产计划时,有的同志认为,产量基数低容易上,基数高了难大上。还有的人认为,屋有屋顶,山有山顶,水稻产量再高也总有个顶。究竟能不能再大上?我们组织大家回顾学大寨以来的粮食增产情况。实践证明,产量基数高了仍然能够大幅度增产。接着,我们又进行了“四个对比”:一比大寨的增产幅度比我们大;二比湖南劳模李光庆种的地,产量比我们高;三比田块,同是华西大队的田,不同田块的产量相差一二百斤;四比品种,同样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量相差二百多斤。这“四比”,比出了差距,找到了潜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真分析了今年水稻大上的有利条件。首先,粉碎了“四人帮”,人们思想大解放,可以心情舒畅地大干社会主义了。同时,我们大队人多田少劳力足,又经过多年来的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了生产条件,再加上多年来的连续丰收,集体家底厚了,抗灾能力增强了。通过大讨论,大家树立了高产更高产的雄心壮志,落实了增产指标和措施。我们从进一步改变生产条件入手,去冬今春以来,全大队又增建了三个“百亩丰产方”,在一个丰产方中新建了一座喷灌电站,一扳电闸,可以人工降雨,可以喷施化肥、农药。同时,我们还大搞积肥,使今年的早稻平均每亩施肥一百五十多担,比去年增加三十多担。另外是大养绿萍,早稻田放养绿萍六百八十亩,占稻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每亩用绿萍二千多斤,晚稻秧田每亩用绿萍三千多斤。目前,全大队早稻秆粗叶阔,长势旺盛,无虫无病,成穗率高,可望比去年增产。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