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向海洋科学进军——记我国第二次远洋科学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7-20
第3版()
专栏:

向海洋科学进军
——记我国第二次远洋科学调查
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指示:科学要兴旺发达起来,要捷报频传。
胜利的捷报从浩瀚的太平洋传来了!向华主席、党中央报喜,向全国、全世界宣告:在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我国的远洋科学调查又迈出了大长中国人民志气的新的一步。
海洋科研是一项新的科研工作。参加远洋科学调查的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每当想起我国向海洋科学进军的胜利航程,就深切怀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感激英明领袖华主席,更加痛恨严重破坏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四人帮”。一九七六年初,为了打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向海洋科学进军,有关部门决定到太平洋首次进行远洋调查。“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跳出来竭力反对,诬蔑我国开展海洋科研是什么有“野心”。伟大领袖毛主席排除了“四人帮”的干扰,亲自审阅批准有关部门的报告,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从此出现了中国的远洋科学调查船。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全党一举砸烂了“四人帮”,亲自批准第二次远洋科学调查。从事这项科研工作的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欢喜若狂,含着兴奋的热泪,奔走相告。在痛斥“四人帮”的一次次批判会上,在出航前的庄严宣誓中,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在华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广阔的太平洋上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为发展我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春光明媚,海风拂面。两艘远洋科学调查船“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二号”,乘风破浪驶向太平洋。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从事远洋科学调查的中国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就是这样一些不怕惊涛骇浪,敢闯险滩暗礁,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有志气的人。
在江河海洋中航行,都是绕险滩、越暗礁。可是,这次远洋科学调查,为了准确地掌握太平洋海底的地形地貌和水深、重力资料,调查船偏偏要多次通过浅滩、暗礁较多的复杂海区,加上航海资料比较不全,海图水深标记不准,这样航行要担多大的风险,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驾驶台上,调查船队指挥张瑞禧,手拿望远镜,两眼密切注视着海面,果断地下达着操船口令:“打开测深仪,注意测量礁滩的水深和位置。”这位头发花白、年过半百的老干部,第一次率领我国的远洋调查船队向太平洋进发,深深感到任务的光荣,肩上担子的重大,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次航行和调查的艰险。但是,祖国的荣誉感和向海洋科学进军的革命责任感,激励着张瑞禧焕发出旺盛的青春活力,一定要把被“四人帮”耽误了的时间夺回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贡献!在誓师大会上,他代表全体同志向上级党委表示:用这次远洋科学调查的优异成绩,为英明领袖华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
张瑞禧从接受任务那天起,就同大家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并肩战斗在一起,认真组织操船和航海人员学习天文、地理、航海技术,熟悉国际航海规程和航道情况,掌握所经海区的水文、气象特点和航海资料。现在,调查船队马上就要通过太平洋上一个有名的浅滩了,测深仪的水深标记十几分钟内一下子从千米变成几十米。张瑞禧沉着地指挥全船人员做好一切安全措施。帆缆部门的同志在船头用目力观察浪花、水色异常情况;雷达班的同志打开仪器,不断地测定船位;操舵班的同志准确地操舵;机电部门作好随时倒伡和条件许可的减速航行准备;电航班的同志连续开动测深仪,时刻注视水深变化。“十五米”——测深仪的指示针显示出最浅的水深数据,远洋轮昂首破浪平稳地前进,胜利越过最浅滩,船尾留下了长长的白色浪带。
在连续七十二天的航行中,“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二号”接连穿过了十几个这样的浅滩和暗礁,还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锚泊试验。两艘调查船象两座铁塔耸立在洋面上,涌浪掀不动,海流冲不走。鱼群畅游过来了,围着船体直打转,时儿露出脑袋,时儿翘起尾巴。海水如同宝石一样晶莹,水下十几米内的生物清澈可见。一队队海燕也从远处飞过来了,在轮船上空矫健盘旋,象是在欢迎新中国的海洋调查人员来太平洋上“安家”。许多同志一边作业,一边高兴地当场作诗:“茫茫大洋是我家,险滩暗礁任我闯,航程万里只等闲,踏破浪涛取宝藏。”
粉碎了“四人帮”,祖国在跃进,科学研究要大干快上。参加远洋调查的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人人恨不能身上长出十双手来,一天干它十天的活,负责水文调查的人员连续奋战,很少休息,但个个是精神抖擞,生龙活虎。白天,他们顶着赤道的酷日操作;夜晚,满天繁星给大家照明。马达隆隆,绞车飞转,吊杆挥舞,海流计、测温仪、测波仪、采水器一个一个放入海中,测量太平洋的“体温”、“脉搏”。船舷旁,测温组组长阮华弟正在和大家一起进行深海底质取样作业。这个老海洋调查队员从远洋调查一开始,就积极上第一班次,亲手把祖国工人阶级制造的测量仪器放进太平洋深处。他说:“我同海洋打了十多年的交道,过去都是在‘家门口’转,很少出远洋。在华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大踏步地向深海远洋进军,怎能不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要从太平洋千米水深的海底取上底质样品,那是很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把它叫作“大洋捞针”。阮华弟为了攻下这个难关,几天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眼睛熬红了,人也累倦了。中午,赤道附近的太阳把甲板烤得滚烫,他和全组的同志汗流浃背地站在甲板上作业。突然,天空阴云密布,狂风卷着乌云,夹着暴雨,把大家打得睁不开眼睛。汹涌的波涛一排接一排地朝船打来,调查船前后左右急剧摇摆,几次海底取样都失败了。挫折,丝毫动摇不了阮华弟和测温组同志的战斗意志。全组同志动脑筋,想办法,群策群力,进行技术革新,又经过七、八个小时的奋战,终于用土办法第一次从太平洋千米水深的海底取上了底质样品。大家高兴极了,争着把藏在大洋深处的样品捧在手里,看了又看,宝贝似的一点一点装进样品瓶里,珍藏起来带回祖国。这些底质样品可真比“黄金”还贵重啊!它在海洋地质学和海洋工程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人们便可以了解海底的物质组成,研究海底的形成、变化、发展以及矿产资源分布的情况。
四月二十二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胜利召开的喜讯,通过电波飞越高山大洋,传到了“向阳红五号”和“向阳红十二号”。全船群情振奋,激动地说:“我们一定要有了成果还要争取更大的成果,多为祖国作贡献,用优异成绩向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献礼!”第二天,调查船进入了水更深、难度更大的海域进行底质取样。大家以大庆人为榜样,大干了再大干,又一次创造了我国深海底质取样的新记录。
多拿新资料,多创新纪录,多作新贡献。这就是参加这次远洋科学调查的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决心,也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向海洋科学胜利进军所谱写的崭新篇章。
磁力测量组的同志第一次使用国产磁测仪器,在太平洋上取得了高质量的大洋磁力场资料,使磁力测量达到了先进水平。
测深组的同志以自己的精细正确测量,勾绘出了一幅幅大洋底下崇山峻岭、深沟狭谷和暗礁浅滩的宏伟图景,更正了外国海图上许多不准确的标记,在世界大洋海图上再次记下了中国自己的数据。
气象探空组的同志在赤道地区把气球放到了数万米的高空,大大突破了首次远洋调查的记录,搜集到了太平洋高空更多的珍贵气象资料。
“我们是远洋调查队员,是进军海洋的先锋,摸着大洋的脾气,倾听大洋的呼吸,测量大洋的体温,探索大洋的宝藏,为了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我们乘风破浪远航”。银白色的轮船在碧蓝的洋面上航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扬,我国海洋调查队员豪情满怀的战歌,震荡着太平洋海空,飞向四面八方。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调查队员在投放海流计探测大洋流的规律。 新华社通讯员摄
气象工作人员不断改进操作技术,使探空气球越放越高,大大突破了首次远洋调查的记录,搜集到更多的珍贵气象资料。 新华社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