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车轮滚滚向北京——乘坐六十二次列车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7-22
第2版()
专栏:

车轮滚滚向北京
——乘坐六十二次列车见闻
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着八亿人民前进的道路,变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出来。最近,我们乘坐六十二次列车从昆明到贵阳,在短短的旅途中,就被这股力量激励得一刻也不能平静。
这是一列从昆明开往北京的普通客车。为这趟车服务的京昆线第二包乘组,过去深受万恶的
“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人们讲,那时这个组的乘务员有“三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我们如今看到的却是一种崭新的面貌。列车上出现了新的“三难”:社会主义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难以评分;列车员的热情和负责精神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深受感动的旅客流露出难舍难分的心情。在六枝车站,一位工人模样的旅客刚下车又返回来,紧紧地握着乘务员的手,要过“意见簿”,写下表扬的留言,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一些带着孩子的妇女,上车前把孩子当成旅途中的负担,上车后,大人小孩都受到特殊照顾。她们在想,应该把调皮的孩子带来,受一次雷锋精神的教育。
“四害”横行时的“三难”,如今变成了“三满意”:领导满意,旅客满意,乘务员满意。但是,今天六号车厢里的一位老大爷却不满意,原因是六号车厢没有评上流动红旗。上车时,他是由乘务员一步一步搀上来的;上车后,乘务员问暖问寒,送水送饭,照顾得特别周到。更使这位老人感到兴奋的是,在乘务员和旅客代表的组织下,车厢里的社会主义竞赛搞得红火。学习毛选五卷,揭批“四人帮”,学雷锋,争做好事……。老人看着这些动人的情景,满以为六号车厢可以稳拿红旗了。下午,他们欢送旅客代表去开评比会,就等着他们扛红旗回来。许久,车厢广播里传出了掌声,列车广播员激动地宣布评比结果,今天的红旗车厢是二号车厢、九号车厢。这位大爷起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他怀疑评比得不公平,“不满意”起来。但是,他哪里知道,就在这个评比会上,各车厢的旅客代表都夸本车厢的乘务员好,都认为自己的车厢能得红旗。一时间,红旗究竟给谁,很难决定。后来,抱着孩子来参加评比的二号车厢的一位妇女,不仅讲了二号车厢的许多动人事迹,还讲了第二天旅途中竞赛的打算和措施。最后,大家才一致通过二号车厢、九号车厢是今天的红旗车厢。当六号车厢的这位老大爷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在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处处都是一派先进更先进,拚命赶先进的景象!
不仅车厢的乘务员精神面貌大变样,餐车也是大变样。餐车的同志说,我们是人民的列车员,要时刻想着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我们不仅要安全正点地把旅客送到目的地,还要让他们吃好休息好,到了工作岗位,为抓纲治国战斗。他们为了使每个旅客吃饱吃好,想出了饭菜汤水“一条龙”。开饭时间到了,餐车的“一条龙”缓缓地开过来了:开头的是送饭车,乘务员把一盒一盒美味可口的饭菜送到每个旅客座位上;饭车后面,一位老炊事员拎着个大铁桶,桶里盛着热汤,旅客要多少给多少;再后面,是油盐酱醋,供不同口味的旅客选用;最后,是一位姑娘推着的开水车。真是饭后汤,汤后茶,旅客想啥有啥。餐车的服务员还想方设法满足一些旅客的特殊要求。例如,不爱吃米饭的,可以给做面条,不爱吃干的,可以给做稀的。他们对病老妇幼,更是一个一个调查登记,注意照顾。四号车厢有位七十四岁的薛老大爷,坚决要求有啥吃啥,不愿给服务员添麻烦。餐车的同志同这位老人多次攀谈,了解到这位老人家住河南,是上云南探望儿子后回家去的。餐车的同志决定为这位老人做一碗肉末面,煮得烂一点。薛大爷吃着面条,感动得不知说啥好。这真是:祖国处处有亲人啊!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访问了列车长。列车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在“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我们的一些同志总是把扶老携幼、送水扫地等看作是麻烦的小事,服务质量老是提不高。最近,我们学雷锋,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广大群众纷纷来信表扬,说我们用实际行动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把党的关怀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群众的鼓励,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所谓“小事”的分量,我们决心革命加拚命,努力做好人民列车的服务工作,争取在今年跨进学大庆的先进行列。
与列车长谈着,不觉已是深夜了,我们的目的地贵阳站马上就要到了。临下车前,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环顾着车厢。九号车厢里,挂着流动红旗。那位薛大爷看着远处的灯光沉思着,他在想什么呢?也许在想“四害”横行时,去看望儿子,途中连喝口水也困难,粉碎“四人帮”才几个月,你看变化多大啊!照华主席抓纲治国的决策办,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